古韵苏城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城以来, 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

                                                                                                                                                                                                    ——题记


出了火车站地下通道,就看到立柱上的巨大菱形灯笼搭配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这让我对苏城的第一印象就很好。跟着向导爱人,我们迅速找到了公交游1。上了车后,就发现眼睛不够用了——沿街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一路上的公交站台竟都是古长亭造型,让我们眼前一亮、惊喜不已。

游1路公交的报站是普通话和苏州话相结合的。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第一次听到苏氏口音,觉得颇为新鲜,试着模仿了一下,感到很是亲切好听。



                                        民俗博物馆

把行李放到宾馆后,我俩空着手,一身轻松地出了门。出了因果巷与旧学前,沿着临顿路的河道,过了若干小桥,再途径狮子林,就来到苏州民俗博物馆。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及别有情趣的民间风俗。

 坐落于古典名园狮子林东侧的苏州民俗博物馆就是一座以展览苏州民间传统风俗的专业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00多平米,位于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东侧古宅内。房屋结构具有清代建筑特色,面积确实比较小。馆内仅在前后门各有两名保安。进馆的时候拿了一张博物馆的宣传折页看了下,保安师傅笑着对我说:“小姑娘,另一张也拿着吧。反正都是免费为游客提供的。”原本是没打算拿的,没禁得住保安师傅的热情提醒,于是拿了两张折页塞进口袋。全馆围绕节令民俗,吉祥民俗等展出一些民俗文物,介绍一些民俗知识,,增进了我们对苏州民俗文化的了解。


                                        平江路历史街区

出了民俗博物馆,没走多远就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路历史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冬日的午后,天气有些阴沉,却似乎也为这小街增添了更深的文化意境。一路上左侧都是曲曲长长的千年窄小古街,右侧则是大名鼎鼎的平江河。这里与我们住的观前街仅一巷之隔,但其清净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古街现在都是很多商业店铺,卖些特色食品或者工艺品,但因店面装饰装潢等都延续了古朴的风格,加之蔷薇等各式草木的掩映,使古街更雅致、更具吸引力。


路边随处可见的苏氏点心。形态小巧可爱、惹人喜欢。还有各种小动物形象,逼真极了。爱人看着我,忍俊不禁:“小瑶馋的都快走不动路了嘛。”拉着我驻足买下一些个尝尝,价格稍贵,正在心疼着呢。可是随即触动味蕾的甜美感受让我意识到还是很值得的。看到一处卖梅花糕和海棠糕的小店前站满了人。我们于是也凑过去各买了一个。海舰说梅花糕大概是因为有些凉了,边上的面咬劲十足,口感不佳。海棠糕是刚出锅的,更香甜可口些。

手里的海棠糕还没有吃完呢,看到河对面的有家“皇城秘制鸡爪”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又一起排队买鸡爪。店前摆放的两排桌椅上坐满了人。一有空位我就赶紧坐下占位。在店铺外卖鸡爪的店家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终于到海舰,店家却温和的说了句“稍等下”。只见他把销售一空的大盒子抱进店铺,出来后拿着手机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一边玩起了手机,一边啃着一只削好的苹果。队伍排的更长了,店家却是无比淡定。我笑呵呵地望着队伍最前头的海舰,两小吃货焦急而无奈。大概又等了十五分钟,终于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鸡爪。果然不愧是百年老店,让品尝者感到美味而满足。

下午四点许我们恋恋不舍的挥别平江。原本打算回宾馆休息等天黑和杨荣碰面。不过又不甘心白白浪费时间,纵然疲惫的双脚表示抗议,两颗心却是一致决定去慕名已久的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苏州山塘街是苏州古城第一名街,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古语云:七里山塘。可见古时山塘街的喧嚣与繁华。最集中的能体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人家尽枕河画境的一条街道。

这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到达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山塘街坐落于苏州石路街旁边,或者说是被其环绕中。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才逛不久,夜色就慢慢降临了,这时山塘街逐渐显出她的令一番美态,各家店铺的门口亮起了红灯笼,和炸臭豆腐的味道混合成一幅江南小镇的写意画,而我们就走在画中。

即使是冬日,也感受不到丝毫寒意。踩着旧石路,手挽着爱人,在这样的夜色中漫步让我感受更多的是唯美而浪漫的氛围。宁静而美好。没法长时间逗留,不过此情此景,我想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我的心里。月光穿朱户,西风凋碧树,人在画中游,此景此意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里的酒吧和茶室也都是沿河修憩的,外地游客和本地老人自得其乐的在露天或室内小酌或低语着……              

乌篷船此时摒弃了鲁迅笔下劳动人民苦苦营讨生活的作用,静静的倘躺在微风徐徐的河床里幽幽等待着有心的游客,没有别的景点那样拉你上船的嘈杂,看来水乡的民风还是不错的。

 逛累了,来到一家名字就是“七里山塘”的餐馆吃晚饭。估计是从下午开始就走一路吃一路,我俩晚饭的战斗力差了许多。海舰点了一份豆花和一份鸡爪,我点了一份这里的招牌“爆鳝焖肉”面。豆花和鸡爪的味道倒还中规中矩,面条却是有些甜的,虽本人口味虽也偏清淡,但这面却实在是勾不起我的食欲。只有里面那大块的焖肉虽也是有些甜,味道尚能接受。不过倒也是品尝了一下当地的特色吧。想要去很多地方。看很多不同的风景,品尝很多与众不同的美食。毕竟世界这么大,中国这么大,有生之年有机会就是应该多去些城市。至于去不同的国家,暂时没有这个条件,不过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实现的吧。


                                            阊门、金鸡湖、东方之门

晚饭后,我们散着步消消食,途径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以传说天门中的阊阖得名。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从此阊门亦号破楚门。下午坐公交时看到一回,夜里在灯光的辉映下阊门更显气势恢宏。

过了阊门就看到了公交站台,想到时间尚早,就想去园区的金鸡湖转转,据说那里的喷泉和水幕电影也是一流的。看到501公交车的路线中有一站叫“金鸡湖大道”,加上询问了路人,我们就毫不犹豫地上了车。等到了站,我们四处看看,好像不像是湖周围嘛。于是又问一位大叔,他对我们说到金鸡湖还要步行二三十分钟的路程。我反正是走不动了,就询问了怎么坐公交车。大叔极为认真的看看站牌上的线路,然后详细的告诉了我们可以做哪几路,分别又在哪里下车。我们致谢后,他还在那里研究着什么。不一会儿,他等的车来了,他一边忙着跑去上车,一边回过头来对我们说还有哪一路也可以到……感谢!后因没有零钱还是选择打车过去的,路程还是有些远的。

终于到达目的地金鸡湖后,发现喷泉区光线很暗,只有几个人在喷泉前拍照。也是几个外地人,来了有一会了,说如果八点半还不开始,估计今天是没有喷泉演出了。我们正惋惜着呢,一回头,一座庞然大物映入眼帘——那不就是电视上经常拿来吐槽的“苏州大秋裤”么!刚还在想那几个人在这黑乎乎地儿拍照有啥意义,原来是拍它来着。没有看到喷泉和水幕电影,看到这号称苏州地标建筑的东方之门倒也不错。如此,这有些费劲周折的金鸡湖之行也不算白来嘛。

东方之门下面就是地铁站。我们准备搭乘地铁回观前街,询问地铁工作人员后,我们买了到“乐桥”的车票。到站后,我们选了人民路和观前街路口的麦当劳,等待刚好加班结束杨荣。杨荣是大学室友,性格大大咧咧,却是真真儿地美女一枚,在苏城已经待了好几个年头了。知道她工作忙,原本是不想打扰她的,又想着好不容易来一趟,加上好久不见,便还是决定要聚一下。杨荣也是特别坚持要来。我们在麦当劳的楼梯口静静等待着她的到来,心里想着这丫头现在是啥模样了。十分钟后终于见着她了,依旧很美丽。心情也变得很美丽,纵然许久不见,浓浓的亲切感依旧如昔。聊了许多,尽管时间已经很晚了。这两日尽管她一直很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打来电话询问我们的位置,及时给我们路线和游玩建议。满满的都是爱啊。谢谢荣麼麼。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

第二日九点多退了房,把行李寄存在前台。出门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苏州博物馆。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这里对游人也是免费开放的,排队安检过后,就是自由参观时间了。一进门就感到暖气十足,当然啦,人气也是相当之高。还有大学生模样的志愿者带着游客到各展厅进行介绍。他们几乎都是满头大汗的,讲解却细致耐心,让人感到很是暖心。

博物馆的出口处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这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

出了忠王府,就是拙政园了。一路上不少人询问我们是不是看园林,告诉我们可以打对折,很是优惠。还有的甚至就在售票厅门口站着揽客。时至中午,我们决定在路边买些馄炖填饱肚子。顺便百度了一下这些票贩子是否可信。网上一致认为是坑人的。我们也就明朗,幸好没有贪小便宜。售票处买票时我问了下售票人员为什么不管管这些人,工作人员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这是归城管和警察管的,我们管不了。”也许这种局面确实很难控制,因为这群人真的太多了。但是确实会影响到苏城的形象。我更是无力去做些什么,只是希望不要有人会受骗。


                               拙政园

 提起苏州,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园林。正如王蒙先生《苏州赋》中所说的,“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在这里你能找到江南最初的记忆。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着力讲究不对称美。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名称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冬日的池水里早已不见荷花,拙政园的美没有办法完全展现在眼前,但是依旧阻挡无数慕名而来的游者的脚步。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刚进园区胡时候就遇见一位中国女士和一位外国男士,他们雇了一位景区内的导游和一位年轻的中国翻译。导游说的自然是很 好,翻译的水平真的是很一般。很多话都没翻译出来。我们一路听着逛着却笑而不语,反正就是跟着蹭导游词。

穿过波形廊,进到楼内。倚窗观外,水波澹澹,绿影婆娑……幽深雅致到这般田地,让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和空洞,只有无言,默默的去感受。

着实很难相信,这竟是一个家宅。望不到边际的草坪、深深密密的树林,以及浑然天成的山坡沟壑……是公园?还是风景保护区? 也许古人看现代人,也觉的难以置信吧——“风景保护区”是什么?需要设立这东西吗?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小小格子中,现代人骄傲的生活着,并以物质极大丰富而自诩。想来,当年生活在这种家宅中的古人,也必然骄傲的生活着,只是,值得他们自诩的东西,与今人当然是不同的。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两面邻水,阁后植松。据说风过枝摇,松涛作响,意蕴特别。虽然此时无风,难闻松涛,但窗下小驻,已经感受到清韵满怀。风起松动时,又是怎样一番意境,可以想见了。

这些古代知识分子啊,着实太会享受了。 其实,园林对他们而言,早已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家宅’,而是一种情怀的寄托和物化。我相信,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他们才会如此津津乐道、不惜血本的营造园林。走在这园林中,其实就是走在中国文人的心灵世界中。有人说:“不懂中国的哲学,不可能看懂苏州园林。”我觉得很有道理。亲自感受一番,会更加觉得有道理。

每个园林的特点不同,有以水景为主的,有以山景为主的,拙政园则是山水兼并。王献臣在建园之期,专门请了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无怪乎凡来此观园者,莫不感觉似置身于活的山水画中——苏州园林被称为艺术之杰作,那是当之无愧的。

 对现代人而言,这些园林或许只是一个“美”字。可这一个“美”字,背后的内涵却太丰富了。中国的哲学、诗歌、绘画、制作工艺等,多少文化和技巧都要囊括进来,才造就了这让人叹为观止的美!


                               观前街、苏州站

昨晚和朋友经过观前街时,她向我们解释了这名字的来历——这条街是在道家活动圣地“玄妙观”的前面,故而得名。这里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恢宏道教建筑群,主殿是九开间的重檐歇山顶的三清殿,还有其他十多座殿宇,南面正山门前的长街就是观前街。成街于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恰逢周末,天气又非常之好,街上的人真是多,好不热闹。


三点许,我们返回宾馆取行李。再乘游1公交车,心里又有不同感受,不舍的成分更多些。再听听车内的“吴侬软语”,再看看车窗外的古城——告诉自己,有机会一定还会重游苏城。

也看到了苏州站的全貌。苏州火车站的设计,给人的主要印象在于整体上是各种几何线条组成的菱形、方形、圆形的粉墙黛瓦世界,能强烈地感受到贝聿铭的影子。

自从贝聿铭用几何线条和粉墙黛瓦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后,这一手法似乎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东西。整座建筑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莫过于整体连续的巨大菱型屋顶,与钢结构浑然一体。屋顶下东西两侧,两堵高大厚重的粉墙隔出了内部建筑的巨大候车空间,但墙面从屋檐处大幅度内收,形成类似于悬山的结构,使得屋面更为突出。

从色彩而言,屋顶为深灰色,东西墙面为白色,这灰白二色所形成的粉墙黛瓦的外观印象,正是苏州古城的传统建筑的精髓,灰白二色也是苏州古城的经典颜色。是我见过最美的火车站了。




纵使时光散去,

繁华依旧。

古韵苏州永远像古老的书卷向世人展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韵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