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需要管理:孩子熊不熊,看看家长的表现就知道了。

2018年四月,广东深圳市一家舞蹈培训机构的小朋友,误食了别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大袋类似零食的老鼠药。

2018年6月15,熊孩子因嫌窗外施工声音太吵,影响自己看动画片儿,将正在高楼施工者的安全绳用小刀割断。

2018年8月20日,四川绵阳安医生在泳池中疑似被小男孩儿摸臀,期间发生争执,其后家长与安医生老公大打出手,事发后第二天,家长闹到安医生的单位,使安医生名誉扫地,事发第五天,安医生因思想压力过大,喝药自杀。

2019年5月17日,熊孩子买农药毒死了江西吉安一农业公司,数千斤即将上市的小龙虾。

同样是熊孩子闹事惹出大麻烦的还有一则:在火锅店中熊孩子吵闹,引起邻桌女孩不满。女孩批评、劝告其家长制止吵闹行为后,熊孩子端起滚烫的火锅汤料,泼向邻桌女孩,导致女孩儿烧伤严重。

这一桩桩令人牵肠挂肚、而又心灰意冷的熊孩子事件,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熊孩子!啥叫熊孩子?就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行为无法无天,而且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短期内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若一位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期就要和他多互动。

波斯诗人鲁米曾经说过,我们是镜子,也是镜子中的容颜。他的观点是:我这镜子照见了你,那一刻我也是你,你快乐我也会快乐,你愁苦我也会愁苦。

鲁米劝戒我们:看得见的,就是爱。小孩应该在爱中长大,然而,过分宠溺,就会成就熊孩子。

我儿子小时候,为了买一个心仪的玩具,我不同意,她也做过,揪我头发的事。当时,我一个巴掌打过去,他哭喊着说:“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打你了,你原谅我吧。”从此以后,这样的事儿再没发生过。

通过我和儿子的亲身经历说明,我们大人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犯错误是正常的。并以监护人的身份给他各种理由开脱,这种行为用东北话讲,就是蛮不讲理的护犊子。

与我的经历正好相反的例子也有。同样是熊孩子要买玩具,妈妈不答应,于是男孩儿一把揪住了妈妈的头发。期间有一个围观群众来劝解男孩儿,却被骂滚蛋。之后他的反应更加激烈,他顺势就掐住了妈妈的喉咙,无奈妈妈只能妥协,满足了他的愿望,给他买了心仪的玩具。

同样的事情,却截然不同的解决方式,只应我明白:宠溺是陷阱,你越宠他,他反而越容易与你成为“死对头”,成为不懂感恩、不会尊重,狼心狗肺的问题少年。

那么问题来了,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我的总结大概有以下3种情况。

1.熊孩子一旦受挫,就容易产生逃避行为,等着监护人给他开脱解围。

2.熊孩子惹事后,躲在父母身后一言不发。脾气还挺大,而且很容易对父母或最亲近的人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打相向,实施暴力行为。

3.熊孩子一般天不怕地不怕,最不怕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那么问题来,谁应该给熊孩子的行为来买单?

有句话说,如果把孩子比作天使,那么父母就应该是天使的守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造成今天的局面,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想避免出现类似现象,父母要:尊重孩子幼儿时期的受挫能力,对症下药。

当孩子学走路时,孩子摔跤了,他一大哭,你走过去抱起了他。

当孩子蹦跳活动时,一不小心摔跤磕碰了腿,你走过去,拿着小木棍恶狠狠地敲打着地面,嘟囔着该死的路一点儿都不平,害得我儿摔跤。

当孩子不爱吃饭,你给他买了堆积如山的零食。还絮絮叨叨的说这孩子真挑食。

当孩子考试不及格,你把老师骂的狗血淋头。

种种迹象,都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告知孩子错不在你,都是别人的错。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局面:小时候孩子一哭,你就心软了。长大后孩子笑着,却把你气哭了。

熊孩子都是父母纵容和宠溺出来的。

做家长的凡事都爱包办,试图把他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其实是无情的阻断了,孩子用心去感受生命和世界的联系。从而让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我不用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哪怕我捅了天大的篓子,也有人替我分担、替我扛。

事实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虽然给了孩子生命,但也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自我探索人生的机会。

请记住:越宠溺孩子,成为熊孩子的几率就越大。

你家有熊孩子吗?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起成长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需要管理:孩子熊不熊,看看家长的表现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