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2.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和启示。
3.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但,我们最应该自己满足自己。
4.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然而这也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
5.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孤单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但事实上,在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的灵魂都在运作着,引导我们去体验灵性上的满足。
月晕现象
1.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2.“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
3.于是,我们带着所有的感情、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之旅,希望找到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4.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我们一般会修饰或者彻底改造伴侣,而这样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的道路。
幻灭
1.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
2.如果对方每天都看到同样的举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而不再注意了。
3.和伴侣展开权力斗争,就是为了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
4.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5.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
6.潜意识和储藏室很像,都是用来我们不想要却又不知怎么处理的东西的;但不同的地方是,潜意识可以无限地扩展,容纳愈来愈多的不愉快,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痛苦。
7.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8.如果离开家的时候,你并不感到平静,那么你其实并没有离开。
9.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
10.很多夫妻也是如此,情愿忍受不愉快的权力斗争,也不愿面对争吵背后的痛苦。
11.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生气还有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对方有罪恶感:让别人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痛苦负责。最后,愤怒被广泛运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旧痛以争执的形式浮现时,愤怒提供给我们一个美妙的机会去感觉自己是“对的”。
12.情绪抽离则是较沉默的表达愤怒的方式。情绪抽离的各种形式、效果都是一致的:一言不发地让自己远离造成痛苦的人。
13.如果无力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觉能力不足或没安全感,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14.爱意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是理解、体谅的话来取代。这样我们便成长了。
15.人类应付痛苦的典型策略:放纵或否认。一方会放纵自己的焦虑、愤怒、不满的情绪,而另一方则会压抑这些情绪,选择逃跑,否认问题的严重性。
16.坚持立场说得到的,只有理直气壮和骄傲所带来的不真实的安全感。
17.在报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冰冷冷的快感,但这种行为很快就会让人上瘾。
18.我们在交流时,需要问问对方哪些话或行为会让他/她真正受到伤害,然后保证以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意和负责。
19.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心碎,我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人(“伤害”我们的人)拒于千里之外。
20.我们对于当初对自己造成创伤的人、事、时、地,以及原因,往往存有错误的记忆。
21.怎么处理痛苦:向感觉吸入空气;如实如是地接受;触摸疼痛;在体验感觉或情绪的同时,看着自己的心,用无私、无条件的爱去照耀你的痛苦,用开放的心去接受这样做的结果…
内省
1.与外在世界的接触,让我不断追求越来越大的目标,这也许是为了找回小时候拥有,后来却失去的“全能感”。
2.对自己百分之百地负责,不但能让你的亲密关系起死回生,还能让一部分的你——你认为早已死去或从未存在过的那部分——也活过来。
3.你会发现,你对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4.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这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5.被心灵的“墙”困住的生活具有如下症状: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精神、心理或生理上的疲倦;生病;困惑或失去重心;对大部分事物都失去兴趣,特别是对伴侣;有放纵自己从事不需要动脑的娱乐或追求感官享受的倾向,甚至成瘾;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过度的幻想或做白日梦;死气沉沉的性生活;令人沮丧的无价值感;排斥伴侣或被伴侣排斥;想逃离、放弃,甚至想死;自我放逐…
6.史蒂芬·卡普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叫作“戏剧三角形”——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犯错的时候抽自己嘴巴,因为一个小疏忽而骂自己笨,这就是心中的迫害者在压抑你心中的受害者,同时也驱策你进步。
7.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会在“受害者监牢”里不断地转换角色,在选定自己的角色之后,再借助周遭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
8.问题不能够解决,是因为我们在非常有限的知识来源中寻找答案,却不懂得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和直觉来突破问题的框架。只依赖旧有的知识,人们永远没办法成长——唯有吸收新知识才能成长。
9.把问题看作经验和礼物:如果心中能将精神集中在即将得到的礼物上,就能产生希望和信任,它们会安抚内心的恐惧,让自己用有效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受迫害者或拯救者的影响。
10.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基本上,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
11.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12.当人们面临两难选择时,往往会产生恐惧,而恐惧会扰乱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他愿意在两个选择中任选一个,或都不选的话,她就能得到平静,平息恐惧,并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
13.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就会有罪恶感,说“好”又不觉得快乐的话,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
14.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
15.虽然弥补伴侣的放纵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的放纵行为确实是你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16.为了确保自己不被离弃,我们做出很大的牺牲。我们牺牲了自己。
17.如何接受一个看起来不能接受的人:这个人有哪些特质是让你受不了的?请记得你要注意的不是行为,而是内在的特质;在你自己的身上找出相同的信念或感觉;接受你曾经拒绝的那一部分自己;说出你能欣赏阴影人物的哪些地方。
18.在死亡的方向上常有很强的拉力,所以想要克服它,必须诚心诚意地选择生命。在面对一个状况时,不管你做什么选择,都应该选择生命为动机。
19.如果你能记得,怀疑的心理在你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强烈,你就不会那么害怕它了。
启示
1.想不想知道让生命变得丰富的秘密。秘密就是,你的生命已经很丰富了。就如同电影《天地一沙鸥》里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2.我们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事物罢了。
3.
4.在灵魂关系的层次,我们遇到的第一位真正的导师——那就是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