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的一点儿感悟---读经百遍 其义自见(2)

从今年1月5日开始,在微信群 “读原文 尝百草 共同群”中每日打卡读经,至今已有2个多月。在100遍的读经中,一点一点地感受其中的过程,有困惑、有不解、有忧患,更有在百遍之后的豁然开朗。记录这100遍中的每一个微小环节的操作过程和感受,给生活留下一点印痕,给有缘人有可借鉴的一点点经验以共享之。

四书五经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因此,其中有很多生僻字和通假字,为了在通读之中,能够顺利的念下来,建议参阅带拼音的版本来作为读经教材。儒家学派,从孔子的《论语》,孔子学生曾子所作《大学》,到孔子孙子、曾子学生子思的《中庸》,至子思学生孟子的《孟子》,这“四书”是孔孟儒学的一条根系传承。

选择读四书的顺序,一般情况是从《大学》开始,因它是初学人的一个“入德”之门,《大学》的三纲八条目是儒家思想的体系总纲,接着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来读《论语》《孟子》和《中庸》。我因选择的是中华书局的大字读本,其中的《大学》和《中庸》是一本书,为省事儿,在读完《大学》之后,顺理成章地开始读《中庸》。不过,选择什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0-30遍—启蒙阶段—生涩

文言文的那点知识在我这个知天命的年龄,都已经还给了老师。拿起《大学》开始读,虽然很多字眼都很熟悉,但真正能够通读下来,起初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作为中年人,情理之中都愿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根据自己掌握的意思来读。有的就会先查阅各种译文资料,然后再来通读,虽然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语句意思,但有个硬伤就是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我因为有于洪伟老师的引导,所以,和孩子们诵读的过程一样,拿起来“不求甚解”地开读。截止到今天,《大学》我已经读完并能将全文顺利地背诵下来,《中庸》已读了快三分之二的程度。

在这段读经的过程中,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带着装备,进入山洞寻找宝藏的人。启蒙阶段,就是在山洞口,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带好照明设备,但由于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自己试探着进去。里边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深一脚浅一脚,手里拿着小刚棍不时地敲敲四周围的岩壁。文字的晦涩,是那些坑坑洼洼的地面和无法依靠的四壁。而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过之后,就好像走过了洞口的路,不再有很多忐忑,内心开始有了一丝丝的安慰。有头顶上的探照灯,漆黑的山洞,我们也能有信心走出去。于老师不失时机地为大家引路前行,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所以,心里还是有所依靠的。

三十遍的熟读过程,慢慢地我们从一无所知,渐渐地开始似懂非懂地知道一些语句的意思。在漆黑的岩洞里,我们不再低头弓腰小心翼翼地行走了,抬起头略微伸直腰板,用疑惑的眼光开始打量眼前的一切。

40-60、70遍—过度阶段—似懂非懂

当进入这个阶段,就像半大小子走到了山洞中间一样,开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左冲右突。因似懂非懂的语句,很想弄个明白。

由于工作比较忙,而真正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真的是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做保障,周末就是我最喜欢的大好时光。此时,我开始翻阅查找手边所有有关《大学》的资料,但是,一家之言有时还是比较偏颇。于是,两三个版本的资料,同一句话,有时会比照着来查看,最后选择自己比较认同的见解。

当带着自己的看法再去读时,我发现之前所理解的意思有的会大相径庭。对于那些意思明确的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语句一带而过。当读到之前有些恍惚的语句会驻足片刻,思考一下,是否有和现实生活想结合的地方。如“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之前读时,一直以来,这句话都没有真正明白它的意思。参考资料解析是这样写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你与人为善,其实就是与己为善。于是,我将这句话发给好友共享。她回复,“有了理论基础做起来更踏实了”。一直以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我都实实在在地和他们相处,由此,我得到了不同朋友的认可。有“一面之缘”的好友,有“触屏”的朋友,更有很多身边人的真诚相待。没有说你对别人好,会有不好的收获的,当然,我们不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对别人好,所以,这句话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体会更深。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理论的支撑。

这时,在逐渐适应的山洞中,我好像看到了很远的地方好像有一丝微弱的光。我开始挺胸抬头,循着那道忽明忽暗的光亮毅然走去。

  80-100遍—胜利阶段—如履平地

意思明了,而语句在不厌其烦的通读中,很多都会有一种语感似的顺嘴而出。这个阶段,对周围环境越来越熟悉,山洞中无论是凹凸不平的道路,亦还是羊肠小道,由于有了前方的光亮,给了我们 “向前进”的关键信心。

我试图将一段一段的话语默记下来,一边似看似不看地拿着读本,一边若有所思地背诵着。这样反复几遍之后,再真正一字一句地严格按照刚刚开始读时的速度,边读边思考每一句话的真正含义。那些个曾经非常陌生的字眼,此时,真的就像一位久别的老友,是那样的熟悉,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又好像一个个的电影胶片在大脑里回放。每每此时,在心中我都会默默地为自己大大地点个赞。还好,我坚持下来了!

远处的光,越来越大,就像那个通往世外的桃花源一样,洞口在不被人所知的深处,眼前突然就亮了起来。我知道,我终于战胜了黑暗的山洞,即将走出迎接光明。

当每一章能够熟练地背诵下来之后,每一天10遍中的第9-10遍,我会和之前已经熟背的章节串联起来再背一遍和通读一遍。

当11章的《大学》读到最后一章结束后,还要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将全文通读或同背几遍,以此有个全局的概念。

以上100遍的读经过程,是学习经典中最基本的环节,又是耗时最长的部分。但是,真正能够通晓这其中的涵义,还要进一步地去深思、慎修,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这才是达到了“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山洞外的桃花源和宝藏,正在向我们招手。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明辨是非,自我成长,从读经典、尝百草,开始通透地工作生活中真正做起。

                            2020年3月1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经典的一点儿感悟---读经百遍 其义自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