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继续讲解《99%的人一看就会的理财书》。
今天我们将跟着作者卡尔学习理财的进阶技能:
学会控制自己的支出,尽可能合理地进行储蓄。
我们先来说说怎么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支出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某个商场在打折,就买了很多东西回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东西买完之后根本用不到。
比如说,我们买了一个电子阅读器,想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但是买完之后发现,每天的空闲时间不是看孩子、做家务就是看手机,完全没有时间读书。 我们都清楚,这种因为打折产生的冲动消费行为会增加我们的支出,拖慢我们的理财进程。那么,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提醒我们,首先不要陷入过度自责。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消费选择,很难保证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当我们做出一些错误的消费选择之后,不能试图安慰自己,给自己开脱,但也不能陷入过度自责。特别是伴侣之间,不要因为这件事互相埋怨,影响感情。尽量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再去想别的解决办法。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控制自己的支出,就必须学会做预算。作者提醒,做预算的目的不仅仅是控制你乱花钱,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自己的钱是怎么花掉的,这样才能攒下足够的钱去购买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本书指出,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帮助你做出合理的预算。
什么方法呢?记账。 现在有很多方便记账的工具,记在笔记本上,或者记在手机里,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我们都清楚记账的好处,但就是不想去记录每一笔支出,很多时候都是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为什么呢?在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总结了三种原因,并且给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建议。
第一种原因是觉得记账这种事情太麻烦。
人们总是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讨厌做麻烦的事情。多数人认为,每花费一笔钱都要在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是手机上记录一次,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会忘掉这件事,难以形成习惯。对于这种情况,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找出记账的乐趣。 比如说,我们可以买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或者手账本。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记录这一天的花费以及用途。如果觉得这种方式太浪费时间,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些用于记账的软件。自己每消费一笔钱,就在这个软件上标记一下。当你花费越来越合理时,你就没必要每天记录那么多了。
第二种原因是,我们总认为自己能够记住自己的花费,没有必要去记账。
有时候,我们花掉一笔钱,下意识地想记录一下。但是又转念一想,动笔太麻烦了,我们用脑子能记住,然后就放弃了记账。但等到月底或者年末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惊呼:“怎么花了这么多钱,这些钱都花在哪了?”因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当我们想要放弃记账时候,在心理给自己一下暗示“只用脑子是记不住的”、“上个月就是因为没记账才花了那么多钱”。经常给自己这样的暗示,很容易就能养成记账的习惯。
第三种原因是,有时候我们并不想知道钱花在哪里了,因为我们害怕记账可能暴露出的问题。
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月末的时候,发现这个月花了很多钱。这时候你明明可以翻一下过去的账单,弄明白钱花在哪了。但你往往在心中安慰自己:算了吧,反正都过去了,下次注意就没关系了!其实,你不是不想知道,而是不敢去面对自己浪费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鼓励自己去弄清楚钱花在哪了,做好记录,避免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错误。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多数人不想记账的三种原因,分别是“太麻烦”、“没必要”和“不愿意面对”,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怎样通过记账这种方式来预估自己的开支?
第一步,列出每个月的固定开支。在生活中,有一些开支是比较固定的。比如说车贷房贷,孩子的生活费等等。在预估自己的开支之前,先把这些固定的支出列出来。
第二步,记录生活中的每一笔开支。在记录的时候,要保证尽可能得详细真实,哪怕是自己在上班路上买了一瓶水,也要随手记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够大致了解到自己每个月一些细节性的花费。 相比起第一步中的固定开支,这些细节花费数额更小,但是同样不能忽略。
你一定听说过“拿铁因子”这个概念吧。说的是一对夫妇每天早上喝拿铁咖啡花去的钱,看似是很小的花费,30年累积算下来花钱竟达到了7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多万。拿铁因子是指人们每天生活中类似买杯咖啡这样的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例如每天中午饭后的一杯饮料、各种手续费、付了钱却未真正使用的健身卡……而这些被浪费的钱聚集起来可能使他们成为富翁。所以,一个人穷,不在于收入少,很可能是因为浪费的多。
第三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一次性支出。什么是一次性支出呢?这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应对特殊情况而做出的消费。这些特殊情况包括一些突发状况,以及某些特定的节日。比如说,家里的汽车突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是,国庆期间进行的一次自驾游,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情况不常有,但是在出现的时候往往需要数额较大的支出。
在本书中,作者把一次性支出分为两类:
一类是不可控的,比如说家电的故障等等。
另一类是可控的,比如说一些特定节日的消费,假期的旅行等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要尽可能真实地记录这些一次性的支出,然后需要减少那些可控的一次性支出。比如说在双11之前,我们可以罗列出自己的购物清单,别因为便宜而买近期用不上的东西。生活中还有一种状况要特别提醒,有的女孩子辛辛苦苦攒了好几个月的钱,结果因为一次心情不好就大肆消费,你要想好,没钱、吃土的日子心情更不会好。
讲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学会了预估自己的开支。通过列出每月的固定开支、记录每一笔细小开支和控制一次性开支这三种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支出。但这个方法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如果我们想要在短时间内防止自己大手大脚,应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叫做“净化支出行为”。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尽可能不花钱,本质是减少交易次数,然后不知不觉你发现自己花钱少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每隔一个月,大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花费。出门不打车,自己在家做饭不叫外卖等等,这些都是有用的措施。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坚持一天或者两天形成“微习惯”。
随着自己定力的增强,可以坚持五天或者一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太过频繁地使用“净化支出行为”,以免自己产生厌烦的情绪出现报复性反弹。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第一个部分内容:学会控制自己的支出,通过记账控制和检讨自己,改正浪费的习惯。 学会了怎么控制自己的支出。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今天的第二个部分内容:
怎样尽可能合理地进行储蓄。
假设我们现在手头有一笔钱,那我们是想把它存起来,还是更愿意它花出去?相信很多人都是更愿意花出去。其实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
人们总是倾向于满足自己现在的需求,而不愿意为以后做准备,因此,在这本书中,作者把这种行为叫做“即时满足式”行为。 作者提醒我们,要想存钱,养成储蓄的习惯,就必须避免“即时满足式”行为。
那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可以用来储蓄的钱。我们可以从之前的账本中,找一找那种不必要的支出。
比如说,我们在上班路上买水的钱,或者是日常商场打折的冲动消费。 在找到可以用来储蓄的钱之后,就要尽快的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复利的威力。永远不要觉得现在存钱为时过早。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尽可能早地储蓄能够帮助我们应对这些突发状况。
但如果你刚刚参加工作,手里还没有什么钱,甚至月光,怎么办呢?
你一样可以尽早开始,做到两点,
一,多挣钱少花钱。
二,不要赔钱。
另外,你如果还欠债,就停掉所有的信用卡和删掉手机里的购物软件,尽可能延长偿还贷款的周期,有节奏地还债,不要急于一次性付清了。
分期付款的额度越高,你每月剩下的生活费就越少,而高昂的生活费用会让你去“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你越陷越深,延长周期合理分配,才是稳定的财务处理方式。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总是忍不住想买一些东西怎么办呢?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给自己设置一个缓冲带,采用“72小时定律”。这个定律是说:当你决定做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否则你很可能就永远不会做了。比如说,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添加进“购物车”,而不是立即购买。过上72小时后,再去看,可能就不是那么想要了。这说明,很少有东西是真实需要的。
到这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如何进行储蓄。如果你觉得难以坚持下去存钱,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四点忠告。 第一,多留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在生活中养成记账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就要留心一下自己的账本,看一看自己的钱都花在哪了。哪一部分是必须的,哪一部分是超出预算的,自己心中都应该清楚。
第二,把意外的收入存放起来。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入。它可能会是自己的某些兼职收入,也可能是工作中的年终奖。当我们收到这笔酬金的时候,要及时的把它们存起来。这是增加自己存款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三,自动储蓄。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支出=收入—储蓄,而不是储蓄=收入-支出。现在很多银行卡和理财平台都有自动储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就能避免我们的“即时满足”式行为。
第四,设置一个短期的目标。在理财中,需要有长期目标,同样也需要有短期目标。相比起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更容易激发我们存钱的动力。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合理地进行储蓄。需要找到日常没必要花掉、能储蓄的钱,采用“72小时测试”减轻消费冲动,也可以设置自动储蓄功能,借助外力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