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报告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

作者简介 :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斯坦首都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追风筝的人》已经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人物介绍 :

阿米尔 : 出身于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并且投身与慈善事业,在当地声名赫赫,母亲是贵族淑女,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在生前是大学教师,在生产阿米尔时难产死亡。因此父亲对阿米尔一直很冷淡。阿米尔也认为父亲恨他,因为他杀害了父亲深爱的妻子,所以一直渴求父亲的亲近、爱与认可。父亲对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有着超常的温情和关注,导致阿米尔心生妒忌,为赢得父亲的爱而不择手段。
哈桑 : 对阿米尔极其忠诚,他善于用弹弓作为武器,百发百中,同样,他也是追风筝的好手。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习俗,每个风筝斗士要以隔断敌手的风筝,再追到最后那只随风飘扬的风筝为胜利。
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犹如对母亲一样的依赖。他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当阿米尔问他是否会遵从自已意愿去吃泥土时,哈桑毫不犹豫的说会,但他反问阿米尔会不会让他吃泥土。让阿米尔哑口无,言由此可以看出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

内容简介 :

在那一年冬季,斗风筝比赛如期举行,且规模盛大。阿米尔虽然是斗风筝的好手,但总是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父亲要求的是获胜、赢得一切他想赢得的东西,包括儿子可以给与的荣誉和胜利。所以阿米尔将这场比赛视为一场战争,为了父亲以自己为荣,为了赢得父亲的原谅与爱而战斗。不出所料,阿米尔割断了所有的风筝,成为了胜利者,哈桑如同过去一样为他追回那只最后的风筝。在找回风筝途中,阿米尔目睹了哈桑拿到风筝后被坏小子阿塞夫强暴的画面,然而他自私软弱,害怕阿塞夫对自己的折磨,没有勇气站出来制止恶性,反而把哈桑作为赢回父亲的代价,他跑开了。
阿米尔跑开了,赢得了父亲短暂的关爱,但精神上对于哈桑的愧疚却从此摆脱不掉,他躲避哈桑,如同背叛之心因愧疚而无脸面对哈桑无时无刻的的忠诚之心。可是在选择请求原谅与继续背叛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后者。阿米尔在生日宴会之后,设计将礼物放到哈桑的房间,陷害哈桑偷窃,好让父亲赶走哈桑父子。父亲原谅了哈桑,可是哈桑父子却执意离开了。
后来阿富汗爆发了战争,阿米尔父子移民去了美国。靠父亲辛苦打工供阿米尔上了大学,娶了妻子。后来父亲生病去世,阿米尔接到一通来自阿富汗的管家拉辛汗的电话,驱使他回国去。然后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可是哈桑因为看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杀害,余下一个孩子索拉博被安置在恤孤院里。儿时的懦弱和愧疚仍然缠绕着已经年近中年的阿米尔,他毅然决然地已经选择踏上赎罪的路,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于是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已经成为塔利班头子的阿塞夫手里救出了索拉博,并把他带回了美国,完成了他的赎罪之路。最后通索拉博一起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阅读感悟 :

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但其实作品名称本身就是最华丽的双重隐喻,对阿米尔来说,风筝即是自私、懦弱、背叛。而于哈桑而言,风筝即代表洁净、勇敢、忠诚。

我内心深处更愿意把哈桑看做主角,或许是因为人潜意识里都趋向于美好事物,忠诚、洁净、勇敢、执着。而哈桑的骨骼里就烙着这样的标签,哈桑纯洁坚韧,他的内心对友谊有着一种执着的特质——守护。

所以从小到大,哈桑总是勇敢守护着性格懦弱的阿米尔,并为之做出一生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甚至在阿米尔背叛自己、陷害自己后仍坚定的承受所有,直至最后在为守护阿米尔废弃的宅院时付出了生命。但这会使得在这个社会中逐渐迷失的我们羞愧、怀疑。怀疑这世上真的存在这种亲情以外的友情,但我们却忽略了这看似荒诞与愚昧的品质才是我们人类本应拥有的特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更加没有资格去阴暗的揣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阿拉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懦弱、自私或是背叛。但同时我们亦要深喑我们内心同样与生俱来一直存在着哈桑,在繁杂且多变的生活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内心的尘垢堆积成疾,不求洁净明亮,但求无愧于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风筝的人》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