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吧006】开拓眼界,站在更高处思考教育

文/N5248福建诏安陈秀玉


N师第五期的课程都是开拓眼界的。

第一讲谈高考,貌似与教育关系最直接,可仔细看主题,你就会发现它是面向未来的,甚至在一般人眼里,这个话题是痴人说梦。《假如没有高考,教育会是怎样?》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国教育里,谈论假如没有高考,这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等听完你会发现,这应该是每个教育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真正助力孩子未来的是什么?未来的教师应该怎么做?

有了这个畅想,你会发现,换个角度看教育,教育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第二讲是由肖知兴带来的《商业教育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无奸不商,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商业和教育似乎是铜臭与高尚的区别。但听完这一话题,你会发现,商业教育做得好,人的幸福感和生命的完整性更强。那些你眼中的差生,可能是将来具有某种商业头脑的巨头。你会发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你会发现商业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第三讲是伍松带来的《阅读如何滋养生命成长?》这一讲大家应该是比较有感同身受的。阅读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均有人论之。我想十有八九的人会说阅读很重要。但究竟有几个人能坚持阅读呢?

前几天一位已出书的朋友跟我聊到这个话题。她感慨,那么多校长,那么多老师都不阅读,怎么指望我们的孩子会爱上阅读呢?

张文质老师在文质说中也提到,他外出坐火车、汽车或在候车室时,从没看过一个爸爸或一个妈妈在读书给孩子听。常见的状态是孩子自己在刷手机,或在奔跑,或在哭闹。有个别比较乖的在父母身边看父母刷手机或打电话。

父母读书给孩子听的场景我是见过的,在朋友圈中。阅读打卡的时候有看到不少这样的图片。

用心阅读的人是有的,但在中国这个场域中,人数还是极少的。

伍松老师的讲座还是值得更多人来听。

第四讲是熊磊带来的《艺术如何滋养生命成长?》。在熊磊老师和王胜老师的对话中,我们了解了艺术对生命成长的特别的意义。也知道了艺术并非高不可攀,每个普通老师都具有艺术细胞。如何利用?如何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如何通过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来助力教学?随着对话的展开,我们的视野也在拓展。

第五讲是陈浩武带来的《人类文明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从四大文明古国到各时期的文明,陈浩武先生娓娓道来。在跟王胜老师的对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人类文明对生命成长的特别意义。为学员打开了另一扇窗。

第六讲是谌洪果带来的《独立思考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从感性到理性;从知的要求到知的能力;从反对刻板印象到阅读思维的拓展……在谌老师的分享与对话中一次次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生命成长的特别意义。

今晚是第七讲,杨青霞带来的《博物馆如何滋养生命成长?》

从杨青霞与王胜老师的对话,从杨青霞看似随意的讲述,我感受到了博物馆中生命的流淌。

我对博物馆的印象,一直有点死气沉沉的感觉。今晚一听,真的是眼界大开。昆虫博物馆、灯谜博物馆、书法博物馆,面食类博物馆,当听这些馆名,你就觉得特别的丰富。

综合性博物馆也好,专题性博物馆也罢,真的是一个大开眼界,又有整体构架的地方。“博”字并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样子。

把博物馆当成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课堂,而非参观性的场所,这个提法特别棒。杨老师讲述的一些利用博物馆做教育的方法也值得借鉴。

教育场所不一定要固定在教室。大自然是教育的好场所,凝聚人类精华的博物馆,又何尝不是呢?

一讲讲听下来,视野逐渐打开。跳出教育看教育,你会发现,大家心心念。一直在追求的学业成绩,对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是多么微不足道。教育,不该只有分数。教育,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成长。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教育的素材,只要用得好,都可以用来滋养人的生命成长。这样的课程为N师开启了跨界的视野,跨界的思维,让大家对教育的思考更接近本真,让大家的教学更灵动。

(注:文中所有视觉笔记来自N师第5期学员打卡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吧006】开拓眼界,站在更高处思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