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情结在“细致”处的化解

【案例】

(基本信息:陈XX,男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家有两兄弟,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由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在刚接新班的前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待了陈XX的爸爸,这位父亲满脸焦虑:“何老师,我儿子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考了20分……”面对一位初接班的陌生老师,这位父亲应该鼓足了很大的勇气诚恳地告诉了我这一事实,语言没有任何遮掩,但我听出了几分无奈。稍作停顿,这位父亲接着说:“我和孩子妈妈长期不在家,希望老师好好替我们关照一下。”语气中明显带着恳求,我深深地点了一下头。“这个孩子确实成绩差,但是他的体育是强项,还代表学校参加区上的运动会。”


一段简短的对话,我大体知道陈XX的语文基础真的不好,长处是热爱运动。说实话,当刚听到“语文考试成绩20分”时,我心里不仅咯噔一声,教书20多年,还从没遇见过基础如此薄弱的孩子。但当听到这孩子喜欢体育运动,我觉得我对这孩子的“诊断治疗”有一丝曙光。因为喜欢运动的孩子大都热情奔放,活波开朗。受体育学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影响,至少骨子里有上进和拼搏的潜质还存在。

开学第一天,我特别认识了陈XX这位孩子:瘦高个儿,大眼睛,一身运动着装。嗯,从外表看,比较正常的一个孩子。上课了,我格外留意他。这孩子可以做到安静听讲,眼睛也似乎在跟着思维转动。一节课结束后,我拿起他的书本,竟然一处勾画、一个字的批注都没有。这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讲,是极不正常的。旁边的孩子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意:“何老师,陈XX上课从来不做笔记!”为什么,我很不解,但碍于第一次上课,于是假装无所谓地走到下一个孩子旁边去了。

……到了该交作业的时候了。作业本里,找不到陈XX的本子。我走进他身边,刚一开口问他不交作业本的原因,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眼睛盯着手指,双手不停地左右交换搓揉。很明显,我的询问给他带来了极度紧张。任凭我怎么问陈XX,他都一声不吭。问话中,周围围了一堆孩子,看热闹似的叽叽喳喳:“他的英语作业也经常不交”“数学老师也经常找他补作业”……一片揭发似的的质疑声,让陈XX的头埋得更低了。我知道,再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我打发走了其他孩子,解散了这场不顺畅的交流。

“20分”的特殊真的还是一块“硬骨头”,只有持续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特质,寻找给能他帮助的突破口。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陈XX不做批注,不写语文作业的原因是他基本不会书写常用汉字。当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我比“20分”的遭遇还深感遗憾和可怜。天啦,作为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竟然掌握常用汉字的能力好比一二年级的小朋友!


自从发现了这一真相后,我继续追踪观察陈XX:课间休息时经常独来独往;有谁动了他的文具盒,不会跟对方沟通,实在憋不住的时候会弱弱地向老师求助;放学上学也是孤单影只,很少结伴而行;平时话语极少,从不在课堂上发言。

很明显,自卑已经困扰着这孩子了!博尔诺夫说“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

教育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我做班主任秉持的根本,尤其是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我看得最重!想到孩子爸爸说,陈XX喜欢运动,我想试试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去突破。选举班会干部了,我特地为陈XX设置了“领队”的职位,理由是他个子高,体育成绩不错,声音宏亮,可以胜任。同时,在课堂上,我尽量把关键的词句板书在黑板上,并特别提醒陈XX照着誊抄。时时关注他的批注,并辅以“贴红星”的奖励。全班做听写时,我允许他翻开书誊抄,但底线是要交完整的听写内容。练习册上的内容,我有针对性地选择让他做。

就这样,我把每项任务的要求都给这孩子降低,并时时关注着他,大方给出奖励。一学期结束了,语文期末考试,这孩子居然考了“65.5分”的成绩。“我可以考及格了!”这是陈XX这孩子一学期以来主动对我讲的一句话!


上个学期,疫情结束回校学习了两个月,这孩子的语文考试竟然突破了“80分”。“我终于考上80分了!”截止今天,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陈XX在班上担任的是劳动委员,还佩戴者中队委的袖章。最让我暖心的是,在一次校园外,我偶然遇上陈XX,我们打了一个招呼他就瞪着自行车走到前面去了。走了一长段路后,他又骑车折回来,我很好奇。他却大声告诉我:“何老师,前面有井盖,您走路要小心哈!”瞬间,我的心融化了!一个在一年前还是自卑情结严重的孩子,内心世界竟如此温暖!

一切皆有可能,教育的奇迹就在于“细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情结在“细致”处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