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管理:走出“越想做好越糟糕”的怪圈

崔璨

现在这个时代生机勃勃,效率惊人,但伴随而来的,是我们深藏内心底层的焦虑。我们似乎在过一种被焦虑挟持的生活,身份焦虑、财富焦虑、阶层焦虑……哪怕是日常生活中很小的选择,也总会前赶后追、左右为难地焦虑。很多年轻人自嘲,说见面打招呼,不提自己“焦虑”,都感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的白熊实验讲起。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参与只有一个要求:一定不要想一只毛茸茸、胖嘟嘟的大白熊(你如果愿意,现在也可以做这个实验)。

好,现在开始,闭上眼,想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想那只圆滚滚的大白熊。10秒、30秒、1分钟……怎么样?是不是越想着“我可不能想到白熊啊”,那只白熊越会变着花样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你并不孤单,跟你一样的人有很多。参与白熊实验的人中,几乎每个人每一分钟都会想到白熊。越是不允许自己想,越是想得“起劲”。

好像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循环,就像我们的焦虑。我们越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焦虑,这个问题往往就会越来越糟。

韦格纳的研究表明:在白熊实验当中,我们的大脑分成了各自执行任务的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在抑制我们想“白熊”,而另一个部分却在时不时地检查我们有没有想到“白熊”。讽刺的是,这种检查,反而不断提醒我们想到“白熊”。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关注即强化”。

“现代病”失眠也一样。很多失眠的朋友,都有各种各样应对失眠的招数,睡前做瑜伽拉伸,喝一杯牛奶,泡个热水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今晚能快速入睡。一整套动作做下来,带着这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心情躺到床上,10分钟、15分钟、30分钟……“怎么这样还睡不着!”越看时间,越焦虑,正着睡、倒着睡、倒立着睡,戴上耳机听一会儿音乐,继续在屋里走来走去,倒在床上……越想睡越睡不着,怪不得有人说,没睁着眼度过深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睡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我们却常常失去这种能力?当我们很想睡又睡不着的时候,我们开始烦躁,有压力,忍不住用各种方法,可还是睡不着,压力更大,这个过程交感神经被激活,肾上腺素也开始飙升,这反而会让自己更加清醒。

我们关注一个问题,却往往会让它变得更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逃不开这个循环。

导致这个循环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我们应对焦虑的方式不对;第二,我们的注意力会因此变得狭窄,只盯住一个点而忽视了其他;第三,焦虑会让我们的动作变形。

心理学有一个重定向理论,它认为,无论在一个方向上增加还是减少关注,最终的结果都会是加强关注,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引入新的刺激,扰动原有的注意定向。这个刺激的权重越高,对原有注意定向的扰动效果越好。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关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我有一个治疗失眠的绝招:在失眠的时候,放弃“要睡着”这个念头,去想想还有什么事情比一晚上的睡眠更重要,更有意思。

“我攒了好几部电影想看,还有一幅油画没画完,好像还欠老板一个方案呢!桌上的那本书也才翻看了几页,我还是先看书吧,白天忙成狗,好久没有看书充电了”,结果看着看着也就睡着了……

那我在这里再推荐一个更适合的方法,在心理学中,它叫作“最坏结果清单”。它的原理来自心理学里的暴露疗法——既然没办法转移注意力,那就正面迎战,拿起笔,把最坏的结果列出来。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很特殊的治疗方法,叫作“悖论干预”,用在这里,就可以帮你利用问题,把你为之焦虑的问题,反过来变成你的资源和优势。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我很喜欢: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就看你看到的是哪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管理:走出“越想做好越糟糕”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