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者观的技巧

1、谨防以貌取人,误入歧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容貌本来与人的内在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定势,小说、电影、电视、艺术造型以及人们理想化等的影响,人们面试时难免先入为主,未见面前就想象该人应该如何如何,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素质特点。因此,以貌取人的现象经常发生,古今中外都有教训。之所以要谨防以貌取人,是因为在测评者与被测评者的双向沟通中,眼镜是测评者的第一信息渠道,由观获得的信息往往在我们的评判中先入为主。任何人见面都是先看清面目相貌才会说话,问话后才能听到声音,即使是老熟人也是这样。问与听的滞后性与面貌信息的大容量特点使测评者防不胜防,往往在被测评者未开口前便把他与心目中的某类人归并在一起。

2、坚持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与典型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测评者事先要明确面试的目的、项目以及观察的标志与评价的标准。面试中要使自己的面试活动紧紧围绕面试目的进行,只有这样,面试中测评者才能从被测评者诸多的行为反应中,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具有真实内在素质和评价意义的信息。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测评者在面试中不要带着任何主观意志,实事求是的从被测评者的实际表现出发进行测评。提高面试的客观性要注意选择一些显性的外观标志作为评判指标。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测评者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为反应中系统、完整的测评某种素质,不能仅凭某一个的行为反应就下断言。不但要从一般的问题中考察被测评者的素质,而且还应该创造条件在激动、干扰的状态下考察被测评者的素质。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要求测评者要抓准带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反应。面试中被测评者面对测评者的提问会做出许多的行为反应,但实际上其中真正能够从本质上揭示素质的行为反应非常少,我们把这部分行为反应叫做典型行为反应。面试时,考官就要注意捕捉这种典型行为反应。

3、充分发挥感官的综合效应与直觉效应

面试集问答、面视、耳闻与分析于一体,因此各种感觉有一种共鸣感的综合效应,其中直觉效应尤为明显。对于那些有丰富经验的测评者来说,要充分发挥其直觉的作用。然而直觉不一定是绝对可靠的,因此,直觉的结果应该尽可能获得证据上的支持,通过具体的观察去验证和说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评者观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