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农民之所想,与孩子们共成长 一一读《我们的信条》有感

        近几日来,《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我们的信条》这篇文章我读了数遍 ,每次读,心中都会想起很多。文中说的: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到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话一次次激震着我的心,让我想起我的农村生活及我的农村学生和家长。

      我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目睹了农村生活的不易,求学时就曾经立下志愿,一定要努力学习,摆脱父辈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也十分理解父母对我求学的渴盼。后来我成了一名家乡的老师 ,越来越发现,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孩子学习都很支持,并充满了期待,但一些孩子并不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紧张。教学生如何做人,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成了我们为师者的重要责任。在与一些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感知到了他们的些许无奈及农民本有的善良与淳朴。

      小宇是我任教的班级里一名后进生,他平时坐在教室里,一般桌面上很少有本子和笔,放上一本书也是摆设,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与周边学生说话,没有进入过学习状态。我心里很疑感:看似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到了这样的地步?小学六年的学习都是这样吗?父母该是怎样的态度?……

      一次,因小宇在班里犯了错误,班主任老师打电话通知小宇妈妈到学校里来。见到小宇妈妈,我好奇地问:“你这个孩子对待学习太懒了,在家里时洗衣服、打扫卫生或者给你洗脚这样的活你让他干过吗?”小宇妈妈听了,眼角冒着泪花,说:“哪舍得让他干这些活,每次返校时都给他买上一兜好吃的带过来……”我立刻明白了,小宇的状态来源于家庭的溺爱。我后来还了解到,小宇是他们大家庭中同辈里唯一的男孩子,奶奶更溺爱他。上小学时,每次回家,奶奶都对他说:“在学校呆了一天了,太累了,作业别做了,……”怪不得小宇在校不爱学习,不爱参与活动。

      我们对小宇妈妈讲:“你这么做是在害孩子,你应该让他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他体会到父母打工挣钱的不易……”在班里,班主任老师积极引导小宇擦黑板、扫地、拖地等,小宇在慢慢地改变。一次作文课,小宇什么都没有写,我把他叫到身边,悄悄问他:“你怎么没写?”“老师,我不会写。”“你想不想考高中?”没想到听到我的这一问话,小宇不加思索地说:“想。”我顺势引导:“想考高中,咱作文必须得写。这样吧,课下你去读作文书,在作文书上找一篇与这次写作最相似的作文抄上,算做作业。”小宇高高兴兴地去做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愿望,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错失,才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谨记陶行知先生笔下的每一信条,扎根农村教育,以责任心和爱心,想农民之所想,与孩子们共成长,使农村的这方田地更广阔,天空更美好!

              曹县王集镇中学    卢秀梅

                            2021.8.7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农民之所想,与孩子们共成长 一一读《我们的信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