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与实体书店

突然写电影院,是因为前段时间待业,在电影院做了一段时间的兼职。影院地段不好,生意自然也就不太好,我观察影院的经营,有所感想。

影院与书店的服务内容

电影院和书店都是线下实体店,都是内容的提供、展示者而不是生产者,但两者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不太一样。电影院提供的是影片的播放,消费者获得的是2个小时左右的观影体验;书店提供的是实体书籍的售卖,消费者获得的是可以长期持有、使用(阅读)的书籍。对于在书店“看而不买”的读者,他们获得的其实也是“体验”,但这种体验不是书店的盈利模式,也不算是主要服务内容。

电影院所提供的影片内容限制极大,什么影片在档期,就只能放什么。消费者能在影院看到的都是新片,过了档期、下映了的片子很难再在影院看到。一段时间内,影片最多也就二十余部吧,每家影院所能提供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没有差别,顶多热门冷门影片排片不同。不同影院的区别仅在于地段位置,以及IMAX、大屏等影厅环境的不同。

对于书店,书籍的种类可就多了,每年国内新出版种类就以万计。一家书店的畅销书展位所展示的书籍种类,往往超过影院中影片的数量,光是从内容数量上来说,与影院是不同数量级了。而且书籍往往没有下映的概念,书店里总是会有新书,有旧书。消费者有需求,出版社有版权,旧书就会不断被加印,能持续出现在书店里。而各书店根据自身定位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选书特点,有不同的消费内容。

正是因为内容数量不同,所以当上映影片整体质量不佳时,影院也就跟着吃土。而书店呢?就算新书中没有热点,但旧书仍然上架于书店,消费者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来满足自己。

定价

如今电影的票价多种多样,全价、半价、影院会员价,特定信用卡价格,各种互联网渠道价格等等。不同影院,根据地段、经营状况、影厅的不同,全价价格会不一样。只是,很少有人会选择线下接近甚至达到三位数价格的全价票,通过互联网购票获得折扣和补贴并不困难,全价往往成了“花瓶”。

在实体书店就没人会来补贴消费者了,大多都是按书籍的建议零售价,再给个会员折扣来进行结算。偶尔特定图书会有额外的小折扣,但很难看到零售价与最终实际价格差别很大的情况。

然而网上书店就不一样了,上面充斥着折扣和补贴。网上的书价和电影票价一样,很容易就享受到优惠。在大型购物节中“骨折”级别的优惠面前,书价的全价又成了“花瓶”,平日里低力度的折扣、实体书店里的书价都遭到了嫌弃。

额外服务

在电影院除了能买到电影票,还能买到零食饮料、影片周边等。爆米花、薯片、汽水等零食,利润率比电影票高,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

但是零食饮料,在提升了客单价的同时,会提升客户数量吗,是吸引消费者走进影院的原因吗?我想很难吧,谁会为了一杯可乐走进影院呢?当消费者只想要观赏影片时,他会选择影院;当他只想要吃零食时,他会选择影院吗?这样想来,零食与影片两种服务关联并不紧密,零食柜台与影院边上的小吃店、奶茶店并无区别。

实体书店在经历了经营困难之后,如今也渐渐加入了其他利润率更高的服务。文创商品、论坛讲座这种,跟书离得近的;饮料、餐饮这种,等书离得远的。如果简单将书与餐饮混合起来,那么这与影院的零食并无区别。书店的餐饮做得再好,无非就当是书店边上有了家优秀的餐饮店罢了,两种服务并不紧密。

然而在餐饮里加入“书”的元素,例如搭售食谱、美食杂志,则给这种额外服务添加了文化气息。服装、美妆等等,也可以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与书搭配起来,算是激发了书籍的现实意义吧。

本来还想写混合业态,落笔觉得自己写不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院与实体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