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几个阶段

转自朋友圈:简练是一种才华(作者:陈泽来)

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大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写不长,动起笔来感到无话可写,这一阶段是短暂的;第二个阶段是写不短,一写就老长,这一阶段是漫长的;第三个阶段是写文章长短自如、炉火纯青,很多人舞文弄墨一辈子也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

其实,把文章写短也是一种才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瞧得起短文。有的人一写文章就老长,瞧不起短文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短文不起眼、没分量,只有写大块头文章才有水平。于是,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不写它个千言万语就下不了台,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者层出不穷。如此,读者难受不说,文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实,一篇文章有没有水平,有没有分量,不在文章的长短。那些发人深思、启人智慧的文章往往短小精悍,简短的话语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琅琅上口。当然简短并不意味着文章空洞乏味,能把深刻的道理用凝练的文字表达清楚才是个高明的作者,能否言之有物,发乎于情、动之以心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古今中外,留在历史上的短文佳作比比皆是:717字的《滕王阁序》、322字的《岳阳楼记》、324字的《兰亭集序》、119字的《爱莲说》等,字字珠玑、百读不厌。

二是要紧扣主题。面面惧到,生怕写不全面,生怕出现片面性,这是文章写不短的又一原因。有的人写文章总是不对材料进行取舍,不愿忍痛割爱,结果大量不着边际的材料充斥文章,把文章的主题给淹没了,文章自然也就变长了。写文章最基本的,就是紧扣重点、抓住要害。怎么写、写什么,要求动笔前胸中有丘壑、头脑有雏形。把文章写短,不容你写原则性的套话、不着边际的空话、无关痛痒的大话,要求你开门见山,坦露出思想的精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实质上是对一个人思想水平、学识素养和精神状态的考验。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缜密的思维,没有严谨的态度,没有求实的精神,想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是很难的。

三是要语言精炼。精炼,不单指文章篇幅的短小,更重要的是需语言简练、陈词透彻、感情真挚、文辞练达,从而“言约而文达”、“神远而含藏不尽”。作家老舍曾说:“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他又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炼的文字,哪怕只有几个字,别人可是说不出来。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冗长罗嗦的语言使人感到沉闷、繁杂,昏昏欲睡;相反,简洁明快的语言容易打动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如宋朝的苏轼在祭奠恩师欧阳修的母亲时,祭文仅20个字:“孟轲亚圣,母之教也;夫人生子如轲,虽死勿憾。尚飨!”文字十分精炼,分量却又不轻,立意新颖,比喻巧妙,对死者、生者的推崇都颇为得体,是一篇以少胜多的祭文。

四是要反复修改。文章写成后,要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去陈言空话、明要旨重点。古今中外一切佳作莫不经历一番“删繁就简”的磨砺之功。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极其简洁。他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北宋欧阳修文章初稿写完后,就把它贴在墙上,反复诵读、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有一次,她的夫人就劝他:“何必辛苦到这种程度?你的文章难道还怕老先生耻笑吗?”欧阳修笑道:“不怕老先生骂,却怕后生耻笑?”这种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效仿。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文章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