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动漫”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近两年时间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关国产动漫行业负面的新闻,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大角虫平台欠薪的丑闻,这件事情不仅暴露出了国漫行业这几年来受制于资本侵入的影响而营造的泡沫的破裂的可能性,

也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了国漫从业者收入水平的“马太效应”正在日益加剧的处况---也就是所谓的二八定律, 头部的前20%的创作者占据了整个国漫行业80%以上的收入。

除此之外,国漫市场表现形式的转变也是相当之快速的(从千禧年前后的黑白漫画,到后来的彩漫,再到后来的条漫),许多从业者在刚刚适应某一类型不久就被迫要转型到新的类型里去,无疑让创作者们苦不堪言呢。

不过如若我们细究上述这几幕事件的本质,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影响也都是经由“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的---

何为“劣币驱逐良币”?事实上这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词汇,经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用于描绘现行市场货币流通的过程中,人们会普遍倾向于将残破,成色不好的货币先用于交易,而将品质较好的货币收藏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市场上流通了全都是残破货币的这么一个现象。

在过去的认知里头,这个现象是备受社会各方指责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现象的出现加速了货币资源的耗损,闲置了本应参与摊分流通消耗的成色靓丽的货币的自由。

类比到动漫产业里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表现在“表现形式”“内容”这个维度上---

前者所描述的则是上方提到的“从黑白漫画到彩漫再到条漫”的这一转变,在许多动漫从业者来说,这一演变趋势就是一个“低幼化”的过程,尤其在过去数十年间许许多多的动漫创作者都是经由黑白款式的日漫馋补长大的前提下,从黑白到条漫的这一条鄙视链就更是不可阻遏的形成了。

对于内容来说,动漫从业者们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最为焦灼的便是“自家苦心经营的动漫内容,竟然还比不上一部随意轻改的网文漫改创作”,如此,在众多人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就会导致读者审美能力降低的可能性,

尤其是看到今年国漫市场的票房成绩,取得最为耀眼成绩的当属《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和《熊出没:变形记》了,这全都是面向于低幼年儿童的创作,后者更是以超过6亿的数据赶超了两年前上映的《大鱼海棠》。

基于这样的现象也不难明了如今国漫行业所谓的“马太效应”的具体组成了---那堆揣拿着80%营收的前20%的创作者都是经营者低质动漫的,而应当被重视的深耕者则只能在那80%人群之中,拿着卑微的收入,用以爱来发电度日。

所以也就难免会被漫画创作者投以了鄙夷,以及认作为行业衰落的一个标记咯。

不过问题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的会是置国漫产业于死地的元凶,而国漫行业的未来也确实黯淡无光吗?

在隔夜君看来,这样的悲观看法实在有点儿偏激了,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截然不容的看法,不管对与否,也希望能够提供另一种看到这一问题的角度---

首先,在经济学领域上确实曾经表以过对“劣币驱逐良币”的鄙夷,认为是货币市场必须防范出现的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却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流通货币的形式越来越朝着更低廉成本的维度演进了---开始的时候是黄金,而后变成了硬币,再后来变成了纸币,直到现在可以通过电子货币来进行支付。

这种演变的趋势之所以能够发生,事实上除了科技发展的推动之外,同样不可或缺的便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不在乎材质的价值,只看重其背后所代表的象征价值”的想法之上,而这种想法无疑就与“劣币驱逐良币”如出一辙的。甚至可以说,也正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从而也才得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毛细血管当中,以最为彻底的形象去强化这种倾向。

可以看到,假若将“劣币驱逐良币”仅仅局限在同一货币形式上来看的话,那确实是会带来不少的资源浪费的,但假若能够将眼界拓宽到整个货币发展历程来看的话,我们又能够看到,这使得更廉价高效的等价物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按照这一道理,我们再来回顾国漫行业所发生的系列问题之上---

漫画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无疑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了,这看似会对平均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同时不要忘记了,正因为这种“阅读门槛”的逐渐下探,动漫行业的细分也才成为了可能---市场上的观众都没有审美能力,画工再差,剧情再狗血,只要能够产出那就可以收获不菲了。对于这样一场求量不求质的竞赛,所有事情都可以朝着“工业标准化”去制造,编剧和主笔画工等工作能够分派到不同的人手里,最后使得产出效率大大的提升。

从而也就使得动漫粉丝的数量能够呈现出指数级的暴涨,使得整个动漫产业的蛋糕变得日益巨大。

而且烦请记住一个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甭管是哪一种内容媒体,但人们投身进去之后,在习惯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养育成对信息密集度越来越大的一种倾向爱好。理由在于,亘古至今表现形式也就只有那几十种,观众会很快就乏味,也就只能够往深处去挖掘,挖掘下去之后,就必然会使得在单位时间上的信息密度暴增。

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奇葩说》是一种很鲜明的代表,对于严肃的辩论活动来说这固然是一种矮化的表现,但相较于过去的娱乐综艺,这种不断输入价值观的辩论节目显然是具备着更加之多的信息密集度的。另外,在近几年来以《得到》为代表的知识付费的兴起也算是一种展现吧,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利用人社会人的焦虑情绪,但两年过去了,泡沫消退之后难道他们该有的价值还看不到吗---一种作为书本阅读补充的音频解读形式,极大的拓宽了对于知识具有偏好的人群的数量。

说到底,如今看衰国漫行业发展的朋友们,其归根结底的病结就在于“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容忍度”之上。不过看了上述隔夜君的分析之后,你们又是否会萌生出一点乐观之情了呢?不妨再等等吧,秉承优质创作的动漫者们,你们的前景一定会是光明的。

在文章的最后,隔夜君也就动漫创作的侧重给大伙提一提建议---

过去几年国产动漫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当属“画面”之上,如今随便拾拿一部国漫出来,都基本不可能再出现被人诟病‘粗制滥造’的情况了---《雷锋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网友们口口相传的笑梗,原因就在于后续的动漫已然不再会出现如此般的龌龊情况了,《雷锋》是第一个,也将会是最后一个。

但是,动漫创作者们千万不要被眼花缭乱的特效以及每一帧都可做壁纸的精美画面而惊怕到了,一部作品的核心绝非会是“画面”的优劣,而是决定剧中各事各物发展走向的“故事剧情”。

曾在20年前出版的经由知名作家罗伯特·麦基创作的《故事》一书中,就提及过这样一个市场现象---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每年都要花费超过5亿美元去觅寻好剧本,其中3/4付给了作家去选定或者改写一些永远不可能投拍的影片。

但是,能够从荧幕上看到的能够带给人震撼的内容也是零星可数的,但是,即便你认为是垃圾的,但那几十部电影也已经是脱胎于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故事创作了。商业机构对于好的剧本的渴求,以及行动上的投入远远超越你们想象的---创作形式和拍摄技艺这只能说是工业化流程体系下的标准品罢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漫创作当属今年暑期上映的《肆式青春》咯,一部号称为新海诚《你的名字。》制作团队负责的动画,画面确实很精美,但遗憾的是,最终的票房成绩也就仅有200+万而已,成为了贻笑大方的作品呢。

相反今年四月上映的《刺客伍六七》,以及去年年中上映的《大护法》。前者的画面还上算可以吧,但后者的后面就确实有点儿惨不忍睹了,不过胜在这两部动画的剧情都甚为精彩(前者每一集都能够打动人心,而后者则构建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异世界,并从中映射嘲讽了许多社会现实),故此也就成就了如此之高企的口碑咯。

所以,不要过分追求画面上的呈现了,从最基本的故事原理着手,讲好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先吧。

这是隔夜君给予国漫从业者的一个建议,也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国漫创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看待“中国动漫”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