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体制一年,从公务员到数据分析师,翻了5倍的,不只薪水

fork in the road(from VCG4177384512).jpg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的蜕变,那就是“快”。

本科毕业后,在人生最宝贵的年月,我在二线城市的体制内待了整整三年,这个时长我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当我们正在虚掷时光的时候,对虚掷行为本身竟毫无察觉。

如今,我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数据分析师,这个title刚出现在我的朋友圈的时候,举圈震惊,我被评论淹没:

‘你专业跟计算机有关系吗?’,
‘什么情况,你啥时候辞的铁饭碗?’,
‘你是为了爱情去的北京吗?’,
‘还能再牛逼点吗’,
‘威武,这么短时间怎么做到的’
......

我统一回复谢谢大家关心,然我心路几多波折,经历几多刺激,只有我自己知道。

现在,自我辞掉公务员,已经整整一年,像一个仪式般,我要记录,我也要鼓舞曾和我一样身在体制心在大千世界的伙伴。


Chapter1 体制的阵痛

我描述一下我经历的体制内。

如果你觉得我会说体制内一无是处,那你错了。我考的那个公务员,环境优越,五点下班,同事亲如一家,工作强度很合理,不会闲的无聊,也不会忙到不可开交。薪水不多,但小资生活足够,且当地房价还没涨起来,公积金的钱足以还房贷,我一个女孩子,只等物色一个如意郎君嫁掉就好了,生活简直没有任何需要操心的地方。偏偏,对生活过于敏锐的体察,竟让我这只温水里的青蛙,感到水温滚烫。

1、我的大学同学,经过了三年,已经成长到跟我没有共同语言

当年我在南方读书,毕业的时候,微信刚火起来,我只加了三个室友,其他同学这几年基本都失联了,有一天,其中一个室友在群里说,咱们班学霸,那个某某同学,今年研究生毕业后,转行去了金融领域,一入职就年薪百万,我当时只回复了一句哇塞,但我的心里已经翻江倒海。学霸是个女孩,当年跟我一起上课,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还算要好。一个你熟悉的邻家女孩,几年不见,居然有了这么猛烈的成长,这让我不能平静。我内心清楚的知道,我这三年是零成长的,知识荒废,与社会脱节。

当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这个突如其来的认知,令我坐立不安。

我安慰自己,这是个例,她当年绩点那么高,研究生肯定又有很多亮眼的地方,抢手也不稀奇,加上导师青睐,肯介绍新机会,有这么好的成就不足为奇。然而,我说服不了我自己,因为跟我天天在群里插科打诨的三个室友,也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悄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海外留学归来,成为了设计师,一个进军互联网,成为了运营小能手,当初成绩最差的小妹,也在朋友圈晒出了N倍于我的年终奖…

我被熟悉的她们抛弃了,可怕的是,她们还在一刻不停的进步,因为身处这个高速运转变化的时代,想不进步都难吧,而我,还在三年前的原点,以后也还是会在原点,差距会飞速的拉大,而我最不能忍受的是:被时代抛弃。

我瞥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不能假装我没看到。

2、荒谬滑稽的日常

体制内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非常不可理喻,且毫无意义,当我学习廉政材料,面目表情的写昨天做的宣传活动的新闻,参加听着领导念稿的会议,我会在心里嘀咕,这对我的意义在哪,对单位的意义在哪,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些?有的工作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审批和资料录入,明明有更智能的方式解决,缺非要占用好几个人用特别原始的方法做,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故意要占用这么多位置,好彰显公务员的工作是很充实的。

党团活动也是糟心到让人怀疑人生,请问你们抄过为了应付检查的学习材料吗,写过不知所云的官方书籍的心得体会吗,你们知道对生命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此的感觉吗。还有,党团会搞好多活动彰显自己的组织是多么活跃,这些活动往往规定年轻同事必须参加,比如参观红色展馆并摆拍,赶上过年还要表演三句半,齐跳广场舞,那种时候,我觉得我像一个演滑稽戏的小丑。

有人说当你不知道你以后是什么样子时,看一下你周围同事,混的最好的那些,那就是你努努力能够到的最好的未来。

我周围稍长一些的男同事,工作多年,薪水只涨了几百,大部分有了小孩,日子紧巴巴,每天看领导脸色,想在下一次干部选拔中脱颖而出,然而脱颖而出了又怎样,干活更多了,或者说要写的汇报材料更多了,工资加不了多少,气质唯唯诺诺,混的好的,均是因为自己有别的副业。我周围年轻的女同事,每天互相恭维样貌和身材,讨论饮食和衣着,暗中攀比谁更会生活,生活圈子就是同事圈子,最自豪的事是男友或老公发了红包送了礼物或带去国外旅游了一趟,如果年纪稍长仍没有男友,竟会完全丧失生活希望,每日浑浑噩噩。年纪再大些的女同事,领导便不再好意思给安排繁杂的工作,上班就基本上没什么事,所以年轻人比年长人活多钱少,美其名曰锻炼,实际只锻炼了写汇报材料的能力,对个人成长毫无价值。我更多的同事也和我一样,不屑于这种生活,但是他们或者选择接受,或者选择与人隔离,孤僻的生活。

3、决定离开

我逐渐变得绝望,我不想做愚蠢的工作,不想日日奔忙不知所求,不想陷入狭小的圈子窒息挣扎,而与此同时,我清楚的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互联网的浪潮奔涌向前,无数个体崛起的神话悄悄发生,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只知道我必须要离开井底,去加入这个时代的前进的步伐。那时候,偶然看到北京有一个两天的小班培训课程,是关于ppt的。我对ppt并无兴趣,只是实在太想接触外面的人了,就偷偷报名了,费用2000,加上住酒店的钱,对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事实证明这对我来说是超值的。在那个班上,认识了一个路透社的高管姐姐,给我了暖心的鼓励,她说:

人的行动一定要匹配自己的认知,你如果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很悲催,就要赶快行动,时间不等人。

除她之外,我还结识了一个从湖南赶过来的理财达人,一个来自安徽的50多岁的教授,还有一个在北京做食品电商的姐姐,这么多渴望学习渴望进步的人,不分地域,不分年龄,而我还那么年轻,有什么理由沉沦呢。当我结束培训后独自在咖啡厅休息的时候,左边一桌在讨论新的流量变现模式,右边的女孩在公众号码字,如果说那次北京之行后我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和观察给我的震撼和感染。

我看到了成长众生像的冰山一角,每个人都愿意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作出更好的事业,更好的产品,更好的生活状态。我深深的觉得我不能再等。


Chapter2 路在何方

1、阻挠

我的家庭非常传统,父亲在体制内,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在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他们极强烈得,几乎是半强迫的,让我报名了国考,而他们最自豪的事,也就是我成功考上了,这在我们家乡,是一个非常令人歆羨的归宿,刚考上的那阵子,他们几乎是县城里的明星,每天出去散步都要享受大家的夸赞。三年已经过去,他们现在唯一还在挂念的,就是应该给我介绍一个满意的男朋友。而当我说,我对自己的状态并不满意,我会改变,他们并不能理解,这个矛盾,在又一次给我介绍男友被我拒绝之后激烈的爆发了,我爸吼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的工作多么完美,多少人想做都没资格,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同意!我解释无果,只得想别的办法。

2、第一步

那段时间我真的迷茫又疲惫,我知道好多同事其实也是想辞职的,但是就是由于体制内泡时间长了,好多技能都退化了,出去也没有什么特长,可能都比不过刚毕业的小孩,这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不能找一个普通的工作随便开始,方向的选择决定了出去以后能走多远。

2016年9月,北京有几所高校开放了在职研究生的申请,有大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我就立马报名了,只跟家人说想多一个技能,隐瞒了想辞职的真实的意图,家人竟然意外的很支持,可能觉得这对我早日从科员到科长有帮助吧,真是无语。我报名这个专业是看中了人工智能的兴起,觉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上的人才会供不应求。

由于我在外地,学校自动将我加到了线上班,不用去学校,通过看直播的方式学习,作业也是线上发布。但我找到了教务处,请求让我去现场班,我可以每个周末都坐高铁过来,因为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以后是准备去北京发展的,我必须提前了解这个城市,提前结交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同学。这样就开始了每个周末的奔波。从那时起我的眼界豁然开朗了,我的同学,大部分在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工作,相关专业的老师也给我了很多启发,因为收获实在太大了,甚至每个星期都盼着快点到周末,我一般周五晚上就到了,找青年旅社住下,那段时间辛苦又幸福,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3、疯狂充电

慢慢的,我觉得这样学习太慢了,一门课,可能三周都学不完,而我焦急的想要在短时间内学到最少必要知识,赶快去到北京找到一个相关岗位,从而可以早点见到具体的技术是怎样落地的。

因为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饱满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让我开始积极寻找其他渠道的培训,感谢互联网,优质的资源确实很多,我一股脑报名了好多,又花掉了几千大洋,学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不会的越多。刚开始,以为会点统计学和excel就OK了,可以去应聘数据分析师了,后来接触到了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习方法,发现坑深且大,但确实是非常好的方向,就又入坑学习,好在数学基础还不错,算法都差不多能理解,但编程基本不会,于是又开始从零开始学python,机器学习的课程还做的比较贴心,实践环节都会讲的很细。学到入门了,又接触到了大数据的课程,又是一个大大坑,hadoop、spark、flume、各种技术,一头雾水,硬着头皮把课程过了一遍,决定暂时先放弃,专注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这块。从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我推掉了一切娱乐活动,每个周末去北京学习,其余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学视频课程或者自己看书,研究各种公式和代码,还试着参加一些数据竞赛,关注了一些大牛的公众号,看一些企业中的应用场景。这样的坚持除了给我带来知识的增长,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父母的理解,因为他们终于意识到辞职这件事,我是认真的,有详细规划且非做不可的,便渐渐的不再阻挠。

慢慢的,我觉得我已经学到了最少必要知识,统计学、数学、机器学习、编程、完整的过了几个数据挖掘项目,自己不再是一个门外汉,如果别人发表一个项目文章,我基本能读懂并复现。这种水平在大牛眼中可能非常的naive,但我觉得这已经是我短时间内的最好结果了。

这意味着时机到了,我可以开始找新工作了。这个时间,恰巧在2017年春节过后。


Chapter3 新的人生

1、新的世界,新的跃迁

我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得到了面邀,是一个知名集团控股的创业公司,人数不多,岗位描述和我的方向很契合,我兴奋坏了,各种准备,跟单位请了假,面试的那天是个周四,我十点到了公司,在一个soho,差点迷路。前台给了我一套笔试题,都是算法原理相关的,好在我在这方面的准备还比较充分,紧接着是直属leader的一面,大boss的终面,中间还隔了一顿午饭,问了很多,我全程很紧张,想想都那么多年没有经历过面试了。数据相关的问题回答的不错,编程方面的回答的不太好,毕竟我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太弱了。下午三点多,面试结束,感觉过了一个世纪。hr过来跟我说,通过了,初级机器学习工程师吧,三个月试用期,薪水1万,blablabla。。。那一瞬间,我觉得好不真实,我竟然通过了,十分开心,这是一个里程碑啊,我被自己感动到了,即使知道,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给开了一个白菜价的薪水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即使知道,我应该再多面几家从里面挑好的,但是我真的已经不想再等了,一天都不想再耽误了,我当场就答应了hr,敲定了入职时间。在回去的高铁上,我心潮澎湃。

我回单位提交了辞职申请,怕领导觉得我太冲动,瞎折腾,就细细的讲了我这半年多的经历,告诉他,为了这一天,我已经付出了很多,领导竟然很理解,跟我说,我的孩子跟你想法差不多,咱们体制内,天花板就在那里,你即使非常努力,也不会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祝你的新工作一切顺利。然后内网的通知栏里,给全体同事发布了我的辞职批复。一瞬间,我的微信被轰炸了,令我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表达了对我无限的敬佩和羡慕,觉得我酷炫到没朋友,没有一个人,说我意料中那些迂腐的话,可能我真的做成了他们想过无数遍的事情吧。

2、一年连跳三家,我不只求涨薪

第一家公司,我待了半年,我在的小组,两个大牛,让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小白,成长为一个实践高手,无奈公司所专注的业务实在没有前景,我做的项目一直上不了线,机器学习技术在这家公司貌似只是个噱头。果断决定换个行业,意外的是,boss竟然不让走,因为他觉得我很有能力,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时间不等人,不能因为人情上的不好意思或者一点点加薪的挽留就放弃自己的判断。

当时辞职后,信心满满,因为觉得自己有工作经验了,机器学习又是热门技术,好公司可以随便挑了,事实证明,too young too simple,优秀的大公司看中履历,虽然我自认专业问题答得很好,用人部门都觉得没问题了,然后一看相关经历,本科非相关专业毕业,在职研在读,还当了几年公务员,这经历哪个hr也不敢接,我就这样被pass了;另外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特别看中算法工程师的综合实力,对编程和数据结构的要求极高,这部分恰巧是我的弱点。连续几天,都是这样的境遇,我有些心灰意冷,偶然面了一个互金公司,没什么好好准备居然通过了,面试的问题我觉得太简单了,心里有点犯嘀咕,可能团队里面没有太专业的人,但是迫于当时的生存压力,我也没有继续寻找了,起码换了个热门的行业,待遇也好了不少。这家公司真是轻松,由于业务刚起步,数据基本没有我可以用的,我的特长发挥的很有限,但是有一个很好的地方,这家公司搭好了成熟的大数据集群,这个条件是之前公司所不具备的,而这正是我之前看视频课程因为看不懂而放弃的那部分,待了两个月,公司部门重组,正好我该学的技能也学到了,义无反顾的离开了。

第三次找工作了,我变得非常谨慎,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公司的业务要成熟,团队要对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有明确的规划,数据要给力。秉持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我只挑了两家公司投简历,最终,拿了一家的offer,也是我现在的公司,团队牛逼,业务牛逼,福利也牛逼,我非常开心,更让我满足的是,我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发挥着我独特的价值。

我觉得自己的折腾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探索适合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等等,但是我已经不再焦虑,毕竟我已经站在了一个完美的起点不是吗?

我的三连跳看呆了周围的人,纷纷问我,是因为想涨薪才跳槽吗?我说不只是涨薪,虽然我的现在的薪水,比起体制内,已经翻了五倍不止,更重要的,是要看清周围的环境,如果不再有利,及时止损。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机会成本,指的是你干一件事的成本取决于你放弃了哪些,用在我身上,我待在弱公司蹉跎度日的机会成本,是我可能放弃了在好公司的飞速发展,里外一算,损失巨大,况且因为马太效应,好的环境成就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成就更好的环境,如此良性循环。


Chapter4 终章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的蜕变,那就是“快”。

快速感知,快速决定,快速选择,快速行动,快速改变。时间不等人。当你觉察到自己的现状正在将自己拖向无尽的深渊,而你不甘于此,那么,还等什么呢?

ins上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女孩,在美国做安卓工程师,她有一句话:

“as a woman, charm is good, but in the real word, knowledge is the power”.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出体制一年,从公务员到数据分析师,翻了5倍的,不只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