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摄影师的苏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出门会随身带着相机。
很明显,她对于生活与职业有种理性的克制,包括与她交流,言语中都是恰到好处的魅力。
希望去发掘与呈现“日常”的磁场
看过苏葵作品,很容易发现她的主角通常是生活中的小物件:皮筋、塑料袋、香蕉、小纸片……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似乎在拼凑着一个异常丰富且有趣的摄影师生活,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思考。
“相比于人像、景观这一类题材,我更关注对“物”的表达与言说。不同形态的静物身上有着各自的迷人之处,它们对我而言存在着难以言表的吸引力,可能其中有一种“磁场”在起作用。这是我希望去发掘与呈现的。”
“一个月中,有多少日子是真正有意义,感觉自己在活着的?又有多少日子被生活的惯性推动向前,只是麻木的完成一天该做的事情?出于一系列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创作了《纪念日》这幅作品。我统计了数人,近一个月中真正印象深刻的日期,作为纪念日。由多到少在日历上选择了8个,并把剩下的日期从日历中除去。这样,日历中的大部分地方都呈现出了空缺的状态,这些丢失的日子里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没人再记得。它们就像从未存在过。”
给准备吃掉的水果来张“肖像照”
对于目前的作品,苏葵都挺满意的,让她印象深刻觉得有趣的是几幅和水果相关的作品。
“那些出镜的水果,其实当时我是准备吃掉的。但是我突然灵机一动,想既然都要吃掉了,何不给它们来张“肖像照”留念?结合不同水果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思考,于是就创作出了《群居》、《相对》、《幻觉》”
通过拍摄去洞察世界
谈到摄影作品和平面设计作品,苏葵认为两者有着易于区分的界限。
“平面设计更多的是通过图像、文字以及符号的综合体,一个视觉平面去传达特定讯息,用在广告、海报、书籍等等领域,因为基本上都是为特定的事物服务,比如一本书、一个活动,等等,整体的商业色彩会更浓一些。而摄影的话,如果是非商业类型,更多的是通过拍摄去洞察世界或者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也分了纪实摄影、人像摄影、静物摄影等等门类。但两者其实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可以互相融合。比如平面设计的三大构成,以及摄影的构图法则之类。”
“现在大部分作品都会有一个后期的过程,像国外也有非常多的艺术家通过运用技术,比如photoshop来呈现作品,甚至出现许多全部运用3DD技术来制造虚拟视觉的艺术流派。就我的作品而言,也是如此。但是因为每幅作品的视觉效果与表达内容不一样,所以调整的比例也不同。”
能拍照不等于能成为摄影师
葵平时也喜欢用手机拍照,看到感兴趣的、有意思的场景会拍。
“手机确实为摄影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也为人人都成为摄影师提供了可能。我觉得器材与摄影师没有固定的、不变的关系,有些大师用手机也能拍出大片。不过另一方面来说,能拍照不等于能成为摄影师,重要的还是感知力与观察力以及自我成熟的表达体系。因为手机和摄影机毕竟是有不小差异的,所以不同的拍摄题材需要用到不同的器材。”
Q&A
问:你想发掘和呈现的艺术主题是什么呢?
答:我的作品基本上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就是“日常”。我倾向于从微观视角入手,探讨何为“日常”,如何表现“日常”,“日常”与艺术的关系,等等。因为我觉得正是生活的惯性逐渐磨平人的感知,让人很难再去发现和创新。很多生活中的小物品,其实都很有趣味和美学价值,但很多人却只注意到了它们的功能与实用性。所以我想通过创作,表现一个不一样的“日常”。
问:平时用手机拍照多吗?
答:一般来说,我对创作时间和非创作时间区分的比较严。比如在街上散步的时候我可能会聊聊天、想其他事情,或者放空一下,但不一定会拍照。
问:能说说您喜欢的摄影师吗?
答:我比较喜欢来自意大利的马西莫·柯罗纳(Massimo Colonna)。他的“镜面”系列作品很有特色,通过景中景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问:能给我们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的相机吗?
答:其实现在比较大众化的相机品牌就是索尼、尼康和佳能。如果想用微单就索尼,单反就尼康和佳能。微单要小巧轻便好上手一些,但可能除了专业微单,其他的在功能上没有单反那么完善。所以这个还是要取决于你购买相机准备用多久,以及用途。个人想法,佳能的话我觉得EOS 500D和550D不错,尼康D90、D5000不错,索尼A5000和A6000不错。
想把苏葵快门瞬间挂在墙上?点击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