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失控”,老师能做什么?

文章来源:星教师

正确价值观引领,是一个动态无痕、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是“学什么、知什么、做什么”的过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本文中提出,“文化滋养-氛围影响-示范指导-课程内化-情境唤醒-评价落实”六种方式,是正确价值观引领的重要路径。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爱发电、气质防疫、应援打投、刷量控评、“氪金”粉,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近些年来,这些令人错愕的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不断出现在公共视野。

受此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亦呈“失控”状态,诸如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拜金炫富、“我爹是XX”、炫耀手臂疤痕等负面新闻一次次刷新大众的认知底线。

这类存在严重价值导向问题的信息,看似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实则严重污染网络生态,也实质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及价值观形成,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正确价值观引领,是一个动态无痕、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

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林志超老师认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是“学什么、知什么、做什么”的过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文化滋养-氛围影响-示范指导-课程内化-情境唤醒-评价落实”六种方式,是正确价值观引领的重要路径。


一、以身作则的引领与示范

● 方式一:无痕式引领,以文化滋养心灵

年幼时期奠基的价值观念会深刻地烙在个体内心深处,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于无痕,家中一屋书,孩子即书香气满;家中一桌牌,孩子则满嘴秽语。

文化引领,是无痕式的价值观引领。要改变学生的“快餐式”阅读或不阅读的现状,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结合评价、展示等活动,引领学生读有品位的书籍,做有品位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家长和教师应引领学生从小乐读、悦读,以优秀的故事、绘本、儿歌等引领孩子发展,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纪念馆,领略大好河山,领略人文景观等,以文化滋养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是家庭教育的必须,亦是学校教育的必须。

● 方式二:浸润式引领,以氛围影响价值

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家长择校而学”,无不折射环境及氛围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生活发展、邻里关系的改变及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大于学校教育,更大于社会环境。

家风营造需要有核心精神,如:父辈坚守“勤劳、真诚”,并一以贯之地引领后辈,那么孩子即能传承这份精神。

父辈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埋下立志奋斗的种子:一是父辈的勤劳、真诚,为家庭兢兢业业付出,为孩子营造了“勤奋、上进”的氛围;二是孩子早早懂得父母的艰辛,深刻感受父母不易,内心埋下立志奋斗种子;三是让孩子及早参与家庭事务,赋予更多的职责,收获对家庭的责任。

学校和班级的氛围亦是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需要确立本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某校以“好学、优雅”为培育目标,引领学生树立“我是某校学生”的自豪感,在校内外以此目标来要求自己,定期宣传和表彰学生在校内外的模范执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引领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班级也要在学生行为表现上落实“核心价值观”,如 “雅致”班的核心精神是:做一个雅致的人。

日常学习生活中,“雅致”是学生的“口头禅”。某学生发脾气,就有学生告诉他:“我们是雅致的人。”帮助他分析发脾气的危害,让他明白一个雅致的人遇到事情自己首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学生做错事,其他学生就来及时制止,谈谈这次错误原因和危害,聊聊“雅致的人”是如何避免错误再犯的;班主任也经常会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以“雅致”为题引领学生讨论,帮助分析利弊,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久熏幽兰人自香,当学生浸润于浓浓的精神氛围中,师长和同伴辅以不断正向引领,即能形成一股“同行则悦,逆行则斥”的能量围,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精神朝向去实践“核心价值观”。 

● 方式三:点睛式引领,以示范指导行为

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孩子价值观培育离不开成人及时示范与指导,家长若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则需要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学习和阅读,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很爱学习”;让孩子不玩手机,家长在家里需要收齐自己的手机;若孩子迷恋电子产品,则需要订立手电子产品使用公约,并严格执行。

价值观形成与发展,更需要有意识的点睛式引领。记得自己小时候,爸爸总跟我们说“三兄弟孝敬父亲”的故事,大意是:有一家的三兄弟都非常孝敬父亲,大哥每月孝敬一些生活费,二哥觉得大哥太少,总是会多拿一些给父亲,三弟觉得两位哥哥还是太少,自己总是拿的更多。

我就是三兄弟的二哥,现在,我每次拿给爸爸的生活费总是比大哥多,而且这已经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了。

点睛式引领,即方向性引导,指一件事重复多次,会让人在潜意识中形成“应该怎样”的概念。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成人的良好示范引领及方向性引导都能在孩子的内心中埋下潜意识的种子。


二、价值观课程的导航与落实

● 方式四:导航式引领,以课程内化品质

学校的价值观引领,需要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从“知”的层面深入挖掘,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人格品质”等内容的设计,向学生传递崇高志向、理想信念和良好品质,从而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学生价值观形成,跟知识获取有密切关联,高尚的道德示范,日常的习惯训练,适时的心理调节,是学生德行养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

因此,价值观引领教育需要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以前瞻性的教育去引领成长,并依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衔接阶段”“时事动态”“关键时段”四个关键引领阶段适时介入,在国家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形成“1+3”价值观课程系列,引领学生成长。具体如下表:

课程引领,具有“导航”意义,在学生成长的各个关键阶段,依据学生心理动态、行为表现等适时介入,调动全团育人力量共同参与,并全方位地发挥育人作用,将学生引领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内容细化落实到课程中,合理地融入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 方式五:体验式引领,以情境唤醒感悟

价值观引领亦需要立足实践,注重贴近学生内心的“精、小、准”,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的视角来触动学生感悟,让学生在真正体验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去收获自己的理解,形成自我感悟。

情境体验式,在于把学生纳入其中,深入体会,深刻感悟。如:一次临近毕业,一些学生坦言,自己似乎看不见未来,有点惶惶不安,一时陷入了焦虑。我向学生讲述了盲人音乐家安德烈·波切利的成长故事:

12岁少年因被足球击中造成脑出血,痊愈后双眼完全失明,他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母亲开导他、劝慰他,他声嘶力竭的咆哮,父亲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他的泪水戛然而止,第二天摸索着走出了家门,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最终成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原来,父亲凑在他耳边说:别气馁!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要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我为学生创设了不断去猜想,去深究,去验证自己猜想结果的情境,每一段文字都是在学生的多次猜测后呈现,每一个板书都是学生真确验证后写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次一次地受到感染、震撼和教育。

体验式引领,在于激发学生通过想象、猜测、选择、讨论、验证、辨析、归纳,更深刻地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方式六:激励式引领,以评价落实行动

行动是价值观引领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激励评价的方式能促进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形成知行合一。

激励式评价能正向强化行为,价值观引领时会让学生形成的感悟,以评价来不断促进学生言行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可以用“自我评、同伴评、师长评”的方式,及时让学生感知行为的正确与否,不断地促进学生形成正向行为能力。

如:在新学期《告别慵懒》引领课实施后,我们采用“告别慵懒”行动登记表,利用日常行为考核登记,让学生真正去践行“告别慵懒”。

正确价值观落实,需要注重知行结合,“知道,并不代表做到;明白,不代表就能践行”。让正确价值引领,成为真正落实学生实践的“真”教育,以评价激励的方式连接内容与行动,让行动落到实处,促进育人目标的真正落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引领之“六式”引导,结合现代学生所能理解的和感兴趣的方式,创设适合的情境,把正确价值观内容融入文化中,细化到日常活动,不断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品行。

价值观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环境改变,随学生成长,同伴影响,自我意识觉醒等发生改变。价值观引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家长和老师实时关注,并在学生迷茫之际、改变之意、豁然之时及时介入,帮助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导航学生健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价值观“失控”,老师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