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延伸的自我发展之路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陈海贤老师《自我发展心理学》21天自我突破加餐课程的结营日。老师这门课里讲了关于行为、思维、关系、转折,人生发展阶段的内容,还带领我们回顾了六种思维工具:内省思维、正念思维、情感激励思维、行动思维、关系思维和辩证思维。这6种思维工具都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听着名字很熟但了解得都不深,更不用说在生活中实践了。

但在这21天里,每天早上我都会关注陈老师当天发布了什么新话题;在留言之后,会关注自己的留言有没有被老师点评,也会看其他同学对于当天话题的感悟和评论;睡觉前查看陈老师关于今天话题的总结性解读发言,对于自己的认识是否准确或片面做个判断。这么频繁的参与课程的点评和互动是从没有过的事。

开营之时老师就指出“练习是这个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能把你所学的工具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让知识变成你的真实武器。只有做,才能创造新经验,我想这也是最触动我的地方。

要说从这门课中收获最多的,我想是对身边亲密关系的重新认识。

关于父母  学会课题分离

父母和子女本来就是一对最纠缠的关系,就像两只抱团取暖的刺猬,近了疼远了冷,这也是回家过年的小辈们在老家呆不了三天的原因。要解决这段纠缠的关系,要从"我"的环节入手。明白父母们节俭的生活方式,常常不停地唠叨,插手属于你的生活,那些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是属于他们的课题,你无法阻止也无法改变;而接不接受他们的意见,做什么样的选择,处理好自己抵触失望的情绪,如何跟父母沟通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课题内容。

关于子女  学习控制的两分法

在教育子女时要换位思考你做为子女时对于父母的要求和希望,不要只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就希望他满足你所有的想法和愿望,一旦没能满足就开始失望焦虑;不要只纠缠于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去督促他的学习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沟通和鼓励;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妄图控制孩子的所有,做好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愿做的事,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监督者。

关于爱人  接受差异最重要

人和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差异,就算是最亲密的爱人也不会一切皆如你所愿。我们经常纠结的本质是,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却总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会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自己。寄希望于别人改变总免不了有失望,而承认我们之间的差异,学习倾听的要诀,了解相互的底线,在不断磨合中解决自己的情绪,不做无谓的纠缠和疏离才是相处之道。

陈老师说:“无论多么复杂,人际关系的终点,还是要落到你能否意识到,这是你的选择。如果你知道这是你的选择,那无论关系如何让你难受,你都会有一种坦然。如果意识不到这是自己的选择,那你就会把关系的责任推给别人,并因为别人不符合你的期待,而心生抱怨。”

图片发自App

用思维的弹性来看待亲密关系:

看山是山的时候,认为亲密关系很重要,所以必须很亲近很相似;

看山不是山的时候,对方一旦与我们不同,满足不了我们的期望就会产生怨气和疏离,而因为这种伤害来自最亲近的人,我们更无法忍受;

看山又是山的时候,了解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有边界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这个边界就是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需承认,有些困难,只能我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我们自己来做,无论这些决定看来有多糟糕。我为我的生活负责,你为你的生活负责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陈老师21天的自我突破课程到达了终点,但我们关于自我发展的历程远没有到达终点,因为那是一条不断延伸、不断变化、不断有新发现的漫长之路,幸运能与大家结伴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断延伸的自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