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在哪可见北斗导航LOGO那样的北斗本尊呢?

啥时,在哪可见北斗导航LOGO那样的北斗七星真君本尊呢?

作者:易宏

在当今世界几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唯有中国,以其传统的星斗崇拜和天道信仰的主要对象或象征——北斗,来命名,并用它的形象作徽标,也就是时下流行说的LOGO。

如图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LOGO所示,斗口朝上、斗柄西指的北斗七星,大致为季秋晚上8点前后天象。

国人用古来崇拜对象或信仰象征,给自己的最新科技成就命名并送上天,说明这一崇拜和信仰在族人中间之深厚和广泛。

那么,这样一个传统崇拜和信仰是何时如何产生的呢?对此,大概很难确切回答。但我们可以大致推定,或许由于定居农耕带来生活安稳和内心安适,促使人们探索变化不断的自然现象的稳定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逐渐注意到,在昼夜运行变化的日月星辰中,北天星辰,特别是拱极星的运转变化幅度较小,其规律较容易观察和掌握乃至运用。华夏先民对拱极星的特别关注和崇拜,大概就在这样一种地上生产生活的环境和需求中,萌芽和发展。

拱极星,在汉语中,通常指北天极附近的星辰。显然,这是一个认识到看上去近乎不动的北天极的存在之后的概念。

说到拱极星,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北斗。

说到北斗,通常指人们在晴朗夜晚的北方天空所见,那个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围绕一个若隐若现的中心旋转的,像一把大勺子的巨大星座(题图、图1、图2),即所谓北斗七星。

北斗,或因被特别关注,如图2所示(大致为初春晚上7点前后星象,考虑多数地区当下实际易见而示此),古人还给这七颗星的不同分组以及每颗星都分别命名。人们把形似斗身的那四颗星合称为斗魁,简称魁。将犹如弯曲把手的另三颗星合称为斗柄或斗杓,简称杓。至于那七颗星各自的名称,从斗口起,顺时针,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这些星名,是先贤留给后人的天书。

那么,啥时,在哪,可以实际看到北斗导航LOGO那样斗口大致水平朝上的北斗七星本尊呢?

首先,可以肯定,那样斗口大致水平朝上的北斗星,即便是在晴朗夜晚,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

虽然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人们有生之年内几乎看不到变化,但由于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星空就呈现出围绕北极做周日和周年旋转的样子。

北极附近的北斗,也就像巨大的钟表指针,给人们指示出夜晚的时间(定日不定时观测),或一年中的季节(定时不定日观测)。这样,观星象,知时节,告万民,也就是古人所说“观象授时”。

靠近北极的北斗,还因其亮度和形状,很方便人们在夜空中识别,找到北,辨别方向。

但是,斗转星移,时间不同,星象不一。特定的星象,只有在特定时间才能看的见。

再加地球曲面的影响,不同地方,能看到星象也是不一样的。经度不同,体现为时间差(每小时15°)和东西视角差;纬度不同,体现为南北有无差或视角差。

明白了这些,有些地方的朋友,就得有不去外地就见不到北斗导航LOGO里那样的北斗真君本尊的思想准备。

好了,我现在可以荣幸地告诉大家,如图3所示,在大约北纬34°以上地区,也就是,大致在天水-西安-洛阳-郑州-徐州-连云港一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朋友,在夏季后半夜或秋季至初冬上半夜,可以实际看到,形如北斗导航LOGO里那样的,斗口大致水平朝上、斗柄西指的,真正北斗星。

其实,由于一种被称作“岁差”的天文现象影响,(赤道)天极并非固定不动,而是以大约26000年为周期,以黄道天极(简称黄极)为中心,以大约23.5°为半径,做巨大圆周运动。也就是说,北斗星也并不一直是拱极星。(参见图4)

恒星,由于距离遥远,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在前后万年之间也只给人微小的视觉差异,很难被普通观测者察觉。但是,由于岁差的影响,天极位置的变化,相隔两三百年就会很明显,拱极星或其观感也会相应变化。如图4所示,北斗和北极的位置关系,并不一直是图2所示现在这个样子。

天上的星星之间,并没线条连接。星空中的此类线条,都是观天人描绘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文本身就是人文。

天上可以被连成斗形的星星,很多,但北斗,是其中最亮的。于是,北斗,可能是最早被人连线成斗,而受到关注。

可是,在远古,北斗曾经离北极很远。比如,北极在织女星附近的时候,北斗基本不会出现在中原地区观测者的北方。也许,那时的北斗,只是被叫做斗或大斗,就像英语里的Big Dipper。对它,虽然很关注,但也未必多么崇拜。

大约在7000年前,北斗七星进入中原地区恒显圈,整夜全斗七星高悬北方天空,不落入地平线。“七星高照”吉言,或由此诞生。

此后,或许是在先贤构建二十八宿坐标体系的时候,人们看中了隔着北极,远在赤道附近的一个较暗的六星斗状星座。于是,为了区分二者,人们便把早先关注的当时正在北方的那个七星大斗,称作北斗;把后来注意到的那个在南方的六星小斗,称作南斗。

不难想象,把北斗看作一个主宰或掌控天地万物和岁时变迁的神明加以崇拜,应该是在北斗进入中原地区恒显圈,整夜周旋不落之后的事。

大约在距今约6000年之前,北极在左右二枢(参见图4、图5)之间的时候,人们以开阳星为北极星,故开阳又名北极(笔者把道经的相关记述同星图相比对,发现这是大约6000年前的天象)。北极,在趋近右枢的时候,离北斗最近。这一时点,大约在距今5500年之前。

自那以后,北极,逐渐远离北斗。

如今,如图5所示,摇光、天玑二星已脱离北纬36°(大致在兰州-固原-临汾-安阳-青岛一线)恒显圈,其中摇光,甚至已脱离北纬40°(大致在喀什-酒泉-乌海-大同-北京-秦皇岛一线)恒显圈。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和北斗接近北极大致同步。或许,正是北斗,启发了古人察天道,知天时,开文明。

一个民族,天书的有无和续写情况,都是他们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的直接体现。

在这天生北斗真君逐渐远离北极,又难称“北斗”的时候,吾族贤达,精心制作了一个全球昼夜“恒显”的人造“北斗”,续写了华夏文明的天书。信者,再也不用担心找不着北了。

大家,或续读,或续听,或续写,或围观,各从其好,不亦乐乎?

夏历庚子年正月二十日/西历2020年2月13日初稿
夏历庚子年二月初四日/西历2020年2月26日二稿
夏历庚子年五月初三日/西历2020年6月23日加补记三

补记一:

后附上元天官神像中的疑似北斗星象,大概不可能在地球上实际看到。虽说那好像是从北斗背面所见堪称上帝视域中的“北斗”星象,但由于北斗诸星和地球间的距离各自相差巨大,即便绕到背后,大概率也看不到和地球人所见镜像对称的北斗星象。也就是说,那样的北斗星象,几无实际可见之可能。

夏历庚子年二月十二日惊蛰/西历2020年3月5日

补记二:

出土汉式中的北斗,多为镜像(或背像),地上实不可见,但可释作上帝眼中的北斗。汉代帝乘斗车上的北斗,如果没印反的话,也是镜像(或背像),释作上帝眼中的北斗有点勉强。究竟何意?天官神像所执圭板上的镜像(或背像)北斗,是有传承还是画师错画?待考。

夏历庚子年四月十八日·紫微大帝圣诞日/西历2020年5月10日

补记三:

恭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构建,是吾族近万年北斗文化的最新呈现。

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升天之日补记以志祝贺。

夏历庚子年五月初三日/西历2020年6月23日

作者主要相关文章

《上天作证,有文可考华夏文明史提前上千年——道经载北斗六开阳又名北极所示6000年前星象的意义略谈》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蹑天纪 拜七公——柿子滩万年前岩画禳星场景或为道教踏罡步斗祖形》

《恭祝仲春暨老子圣诞快乐并向认真抗疫白衣战士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啥时,在哪可见北斗导航LOGO那样的北斗本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