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剧情和相关历史分析

  《唐太宗李世民》里极力刻画的李杨之恋,很多人喜欢,但看着很美也有几个BUG。

      杨吉儿身为杨广的掌上明珠,得知李世民反对杨广,进行推翻隋朝的起义,却仅仅抗议了几句,很快被李世民打动,继续和他谈情说爱。

    杨吉儿身为一个公主,私奔出宫,未婚怀孕,后来是抱着孩子回到秦王府的,没有引起任何非议。当然杨吉儿对李世民是绝对专一的,李世民因为爱她所以相信她,但剧中的其他人,包括李渊,对于杨吉儿期间被李元吉软禁,又跟突利长时间呆在一起,就没有一点点的联想?就没有对这个孩子的血统有过一点怀疑?如果不是主角光环,就是这个孩子长得比较像李世民,大家都不会怀疑。

      还有,按剧中的设定,杨吉儿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但只生了一个儿子,李世民对长孙无垢是敬爱,却和她生了好几个孩子,还表现了李世民对长孙无垢所生的李泰种种厚爱,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李世民对长孙无垢感到愧疚想要从孩子身上弥补,也借由李元昌之口说出“皇上对李泰只是欣赏,对李恪是喜爱,欣赏是远远不及喜爱的。”表现李世民对杨吉儿和李恪的宠爱,可李世民除了说过李恪很像他,给李恪提名了一次太子候选人,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关心了,如果他真的十分喜欢李恪,李恪又很优秀,为什么长孙无忌一反对,他就没再坚持立李恪为太子?连临死前都没有好好地为李恪安排一下。

      所以说这部剧的设定有些矛盾,一方面想塑造一段浪漫唯美的李杨之恋,另一方面又需要表现出一些史实,而这些史实又和戏说的部分连接不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历史上的杨妃不像《唐》剧中所说的那样受宠,从她的生母、名字、公主封号、生卒年、妃嫔封号、埋葬地都没有记载,仅仅记了“恪母,隋炀帝女”这几个字来看,可见她既没有得到父亲隋炀帝杨广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假如李渊真的重视这个表侄女,应该把她嫁给李建成,因为李建成当时是太子,杨妃嫁给他,日后不出意外的话会成为妃嫔,或者把她嫁给当时可能还没有妻室的李元吉,妻比妾的地位高多了,再不济让她做哪个大臣的正妻也行,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日后会当皇帝,杨妃嫁给他,就只能是个亲王的孺人,李渊就这么随便地安排了杨妃,可见他没怎么把这个表侄女当回事。

      另外,杨广死于618年,次年,杨妃就生下了李恪,古人很看重守孝,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杨妃在热孝期间怀孕,算是一种屈辱,可见其身为亡国公主,只能算个战利品,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了,要是换成列女传中的那些女子,恐怕早自尽了。再说到杨妃的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愔,也没得到什么好的待遇,李恪因为打猎踩了老百姓的庄稼,就被削减了三百户的实封,又从安州都督降为刺史。很多人拿李世民提名李恪为皇太子的事情证明李恪的受宠,其实不然,李世民除了口头提了一次,就没了下文,还曾警告李恪不要像刘旦一样,刘旦是什么人?他是汉武帝的儿子,曾自请当太子,惹火了汉武帝,削去其封国的三个县,汉昭帝时期,刘旦和上官桀密谋杀死霍光篡位,失败自杀,自缢而死,封国被废除,谥号刺王。李世民拿这种乱臣贼子的例子来警告李恪,很明显是在敲打他,让他对皇位不要有非分之想,至于李愔,是李世民口中的禽兽不如之人,更谈不上什么喜爱了。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

(贞观十七年)十二月,帝谓吴王曰:“父之於子,恩爱是常。子能仁孝不骞,父亦恩情自重。若不顺其亲,数有罪恶,刑戮将及,何爱之有?昔汉武立昭帝,燕王旦嚣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至,身死国除。为人臣不得不慎。”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剧情和相关历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