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朋友圈儿里对粮画小镇宣传的纷纷扬扬,我也不禁动了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思。
前几年去过粮画小镇,感觉那里风景如画,清新脱俗,对久待城市的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村子虽小却很精致,景色漂亮,人却不多。不知小村这几年变化怎样了,不禁心向往之。下午没事就驱车直奔小村。
粮画小镇位于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因为用粮食作画而闻名,靠此名气打造旅游品牌。五谷杂粮本是种在地里、上到餐桌的粮食,而该村的民间艺术家却将它们种在画板上,种出了“粮食工艺品”,让平常的五谷能吃能看又能玩,由此身价倍增。
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有着悠久的历史。馆陶粮食作画相传在清朝末年开始兴起创作,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利用粮食原色,吸取国画、浮雕、装饰等传统工艺的精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图画。
形形色色的五谷杂粮,除了上餐桌,还能上画布,在民间艺术家的手上,变成山水、人物、花鸟。
寿东村位于馆陶县城城西,自东向西穿过整个馆陶县街道,行驶大约四十分钟就到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从山东省冠县县城去馆陶县,有一个感觉特别明显,那就是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到城市。
车子驶出冠县东古城七一大桥,初入馆陶县城,一片破破烂烂的景象,让人怀疑这里不是县城,而是一个落后的乡镇。窄窄的街道,破旧的楼房,脏兮兮的外表,一副贫穷破败模样。
从县城东面一路向西,路面越来越宽敞,楼层也高起来,路灯也亮起来了,似有一种农村到城市的感觉。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馆陶县是河北省最东部,是省际边缘,属于邯郸市,邯郸位于它的西部,所以它往西部发展,对于东部和山东接壤处就不关心了。
出馆陶大约六公里,到了目的地。还没进村儿,远远地就望见一片灯火通明。大红的标语写着“全国最美乡村”,大红的灯笼高高的挂着。好一派热闹景象。
向村里看,圈起来好大的院子用作停车场。里面停着满满的车辆,好像汽车大卖场。
沿着进村马路上宣传的红红火火的标语口号,我们从村北进村。
走到村里,听见大喇叭里交相喊着:“停车场,停车场,请您往里边走有停车场!”然后还听到喊:“请您出示身份证进村!”然后还听见一个喇叭里喊着:“赏花灯,赏花灯!”好热闹的场景。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用这两个词形容最准确不过了。没想到在夜晚的小村儿竟然有这么多的游客。
进村时才知道,出示身份证的意思是本县的不收费,外县的每人收费20元。
村容村貌我以前都看过,我今天来是奔着看小镇里的相声表演的。
服务人员说,如果买20元的票进村,看相声免费,如果不买票,看相声要买十块钱的票。我们溜达着朝前走,没想到过了两条收费街之后到第三条街的时候就没有收费人员了,我们大大方方的就进村儿了。
村还是那个村儿,地儿还是那个地儿。因为上次来是白天,这次来是晚上,景色有点不同。
说起上次来已经有好几年了,那次对小村的印象特别好。那是工作间隙,从村南进的村,进村儿就是一大片齐腰深的格桑花,迎风开的非常美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
当时游人很少,几乎除了我们几个没看到其他。我们在村儿里自由的溜达,小村非常干净,每条巷子都各有特色,我们都一一欣赏了。墙上有各种装饰,有粮食作的画,有水墨画,还有各种特色的小花小草,街边有休息的村民,我们和他们愉快的打着招呼聊着天儿,聊着小村的发展。那次感觉挺好的。
这次来因为是晚上,尽管有灯光,鉴于游客太多,街道被满街的小吃占领了。说是小吃,也不是当地村里的小吃,无外乎杂粮煎饼、奶茶、烤串儿等等,和其他旅游景区的小吃没什么两样。如果不知道这是粮画小镇的话,根本猜不出是哪里的景点。
我们走了两条街,一个葫芦巷子,一个葡萄藤巷子。还看见一个小村党校,一个电视塔。
村东有一个小坑,里面的水很浅,结着薄薄一层冰,牌子上写着东湖。村西也有一个坑,面积比东坑大一些,叫西湖,在西湖上正放映水幕电影,吸引了大批游客。
趁相声开演还有一个小时,我们把整个村儿溜达了一遍,买了一个杂粮煎饼,一杯奶茶。吃完之后就到进剧场的时间了。我们坐在最前排,边吃瓜子喝茶边等待演出。有一种在老天津看相声的感觉。
果然,一出场,相声演员穿着大褂,说着标准的普通话,有着专业演员的范儿。可惜说了不到两个相声就停电了。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修好电。
演员还是比较专业的,经验也很丰富,可能应对过类似停电的这种情况,摸着黑给我们表演了两个相声。相声讲究“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逗哏和捧哏相互逗捧,包袱频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次的小镇之行没有第一次印象好,旅游的商业化模式感觉不到小镇特有的景色,这是败笔。当然,从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增加地方收入上来讲还需要这样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