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发火挑刺的人是在表达什么?——为什么有人总是忍不住批评别人?》


这几天开始重新投入心理学的学习,我最先选择看书,克莱因的《爱,罪疚与修复》,后来又决定看武志红平台那个我没有学完的精神分析的课程,现在又被曾奇峰工作室平台吸引住了,没办法,谁让我如此喜欢曾奇峰老师呢?可能与我的第一堂精神分析课就是看的曾老师的视频有关系吧。

后来看了曾老师的诸多视频以及不多的几本书,我特别喜欢他的真诚,与直接,还有灵活性。

他从来不会给某一个呈现下一个定论,永远都是“可能,也可能,还有可能”这样的句式,让人毫无压力,轻松有探索的欲望。

当然,他在解释的过程中,总是有很多幽默的因子在闪耀,据说在生活中,他也是幽默有趣,常常不露痕迹的玩一些心理小游戏,这让我感到曾老师确实是一个“人”,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什么“家”,什么“精神科医生”。

下午三点开始,我就打开手机,专注于um心理,也就是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一篇文章的标题吸引了我,《动不动就发火挑刺的人是在表达什么?——为什么有人总是忍不住批评别人?》这不是在说我吗?

一看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我就开始在心里嘀咕,也能感受到情绪像潮水一样在身体里翻滚,有时甚至会抱着激烈的情绪无法遏制地冲口而出。

透过人类图,我了解我的五十八号喜欢挑刺,我的三十八号好斗,也了解我的三十九号喜欢挑衅,还知道我的五十一号在水星,说话吓死人,以及太阳三十三在狮子座的王者之气,还有34到57这股强大的力量冲击。

这是从个人设计上来分析,那么从精神动力学来分析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

仔细的看完整篇文章,有了一个分析自己的冲动,于是就有了以上和以下的这些文字

批评者的内在有一个虚弱的字体度过批评他人来进行自我防御,换句话说,通过批评他人给自己一个虚假的强大字体的幻觉。

我在此要按一下确认键,我内在总是对外在差评如潮,同时,我是很害怕来自他人的批评,甚至仅仅是建议,都会让我很尴尬,让我心口堵,会让我寻找一切机会解释,甚至报复。在此的报复,其实是把我内在的尴尬投射出去,因为我内在容器实在是太小,容不下批评和建议给我带来的那种尴尬感,我如此的害怕面对自己虚弱的那一部分,于是在生活中我总是呈现出一个自信的强大的我是正确的,我是权威这个面相,并且都是夸大了的。

如果有人再次表达对我的不满和建议,我是否愿意慢慢做出反应呢?定下来去感受那一份尴尬背后的诸多信息?

此刻我就进入尴尬的尝试性分析。

我收到批评,收到建议,等于我不够好,我不够好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因为别人已经看低我了,瞧不起我了,我需要被看起,瞧得起。别人怎么能瞧不起我呢?这是我内在的逻辑,于是我就会气恼羞愧,觉得受到了羞辱,恼羞成怒,攻击性马上如离弦之箭,迅疾出击,几乎是下意识的,但攻击完后又会自责,更加羞愧,觉得自己的行为恰恰验证了我确实值得被瞧不起,我很小气,我其实就是一个小气的人。这种情绪有时候会困扰我好几天,我一般都是气愤,无力,忍受,随着时间的流逝冲淡,回归,很少主动对此去做些什么。原因是不敢面对,害怕全能的泡泡被戳破

批评者以批评方式将关系推开,实质是害怕自己对别人的需要,这与早年经历中想依赖一个好客题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有关,批评是重复早年对关系的失望,也就是强迫性重复

观察我的父亲,母亲,他们都是脾气火爆的人,母亲总是满怀委屈与愤怒的回忆早年被父亲莫名其妙打骂的过往,记忆中,父母也总是打架,家里难得有安宁的时候,母亲的脾气如一个孩童,说变脸就变脸,毫无征兆的,所以在我未曾触碰到的潜意识深处,是否有一个未曾实现的愿望?我需要一个稳定的,有爱的家庭氛围,我需要一个温和的,稳定的,有爱的妈妈,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我可能存在分裂与偏执的倾向,当然,理论上每个人都如此。

我害怕友好的关系,因为好的关系是我不熟悉的。人对不熟悉的东西多少会有些担心,害怕,同时我也害怕在关系中受伤,于是干脆就掐断这个关系。方式就是发怒,批评,指责。也可以解释为我在复制妈妈的某些情绪模式,强迫性重复在我身上的意义是我要制造一个儿时的家庭氛围,让自己处在那个熟悉的氛围中,尽管不安全,不稳定,不够美好,但是是我熟悉的就可以了,这又可以扯到依恋的关系上去了。

在那个氛围里我是孤独的,紧张的,害怕的,我需要有人保护,却无人在场,我只有惴惴不安,小心谨慎以求安全,这也许是我要么不说话,要说话就会带着强烈的情绪脱口而出,这不是一般的情绪,这是高压情绪,我是否已经习惯了开始压着,一有裂缝,就会奔涌而出的模式。

不善言辞,但会用情绪表达,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相处方式,好在因了我的学习,在我的核心家庭中,这种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观,只是我经常会看到我用情绪表达自己都不清楚的需求,即使有时需求清晰,如果平静的说出来会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感觉,可能有一个信念“有需求是羞耻的”。但需求确实在呀,那就曲线表达,用情绪!只是这往往导致更多的麻烦与困扰,甚至是争斗。

批评你,让你品尝我的过去

这一点在学校普遍存在,特别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经常就会重复自己当年老师批评自己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想让当下的学生来品尝我过去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妄想,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一个无名的一厢情愿。

在家中,我经常用母亲当年对我的方式对待女儿,突然的吼叫,甩东西,愤怒的语言向子弹一样啪啪啪的向她扫射,我可能就是想让女儿体验我当年那种害怕,惊讶与无助的感觉。

曾经看到一句话,“爱你就是让你有我相似的体验”此时此刻,想来这句话,却有几分真实。习惯打骂孩子的,童年有被打骂的过往,习惯夸奖赞赏孩子的有,被夸奖赞赏过往……

最后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结束今天的这个自我探索,“你的嘴巴这么毒,内心一定很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不动就发火挑刺的人是在表达什么?——为什么有人总是忍不住批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