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圣诞档现身的黑马,不是成了俗套百科的《星球大战9》,不是忠实原著但剪辑混乱的《猎魔人》,而是悄悄上线首支预告的《信条》。
作为当代最受瞩目的技术型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毫无疑问地要再一次地在大银幕上将不可能实现之高概念化作实感极强之可能。而其中之关键,即是贯穿诺兰职业生涯的至高宝具:时间。
在诺兰的电影世界中,时间对叙事手法和叙事内容的影响至关重要:《盗梦空间》的四重梦境同步刺激,为电影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多重高潮;
《星际穿越》利用黑洞引力,将人生数十年凝作一瞬,更将挑战想象极限的高维时空成功影像化;
《敦刻尔克》则将《盗梦空间》中的手段引入传统的战争片,将时间流逝不同的各个时空剪接到一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非凡体验。
而就首支预告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尽管同样是以时间撬动物理定律,《信条》应是诺兰对早期作品的一次回溯和重塑——那就是《记忆碎片》。
2002年的《记忆碎片》将正叙和倒叙穿插剪辑的做法,大胆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故事悬念的定义。当M·奈特·沙马兰还在玩结局翻转那一套的时候,诺兰已经在开场就告知观众了故事结局,同时还能为叙事带来层层深入的动力。
他以此告诉观众,故事发展的过程,远要比结局更加重要;比起我们在哪儿,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是如何到这儿的。
而《信条》即是将这一理念再度发扬光大,甚至将因果律玩弄在掌心的集大成之作。从镜头到台词,首款预告在保持神秘的同时,也给出了从框架到细节的重要暗示。
首先,预告的第一句台词,已经点出了约翰·大卫·华盛顿这位主角的关键特质——“毫无疑问,我们都会冲进燃烧的大楼。但在真正感受到热浪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但你知道。”
结合诸多时间倒流的场景来看,《信条》的核心概念即是这样一种具有先验性的能力——可以跳过事件发生的过程,提前“接触”到事件结果,再逆向回溯。
考虑到英文片名“TENET”本身就是回文字,这一能力的实现很可能即是之后提到的,足以引发“三战”的某种装置。
但这一装置并非麦格芬,而是类似《盗梦空间》的联梦机——允许超现实场景发生的必要道具——其最重要功能,应该就是实现对因果律的颠覆。
而能够提前感知“燃烧大楼”的主角,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这一功能紧密相连:或是天赋,或是《盗梦空间》的柯布那样的优秀使用者。
而接下来的第二个场景,即是对回文概念的具象展示,也是对情节和角色的暗示。
《信条》的核心装置——暂称为“因果律武器”——的基本作用,大概就是将结果的表象,通过逆行因果律的操纵,变成一种必然,以赢得某种时间上或战术上的优势。
这就类似于《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中的老板,迪亚波罗的替身能力——削除了时间,从而达到不计过程,直接达成结果。
而逆行的火车和船只,逆行的动作场面,都是逆行因果律执行的体现。采用逆行因果律的恐怖袭击,也就变成了无法避免的必然。
在这一情况下,宁死也不放弃同事的主角,就成了对抗逆行因果律的西西弗斯式英雄:面对必然的结果,如何去对抗这一必然,以及实现这一必然的(逆行)过程,就成了《信条》的最大看点。
这也可以从预告的最后一个场景中看到:约翰·大卫·华盛顿和罗伯特·帕丁森先见到的是弹孔这一未发生的“结果”,之后才见到了逆行的武装敌人。
这也证明了“因果律武器”似乎并不是体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是真正的将因果倒置——至于这一装置/能力的运作机理,也肯定是非物理的天降设定了。
预告的中后段,基本上就是故事框架的迷你版:主角通过考验被招纳入组,搭档罗伯特·帕丁森(对位《盗梦空间》的汤老师或囧瑟夫),展开国际谍战行动。
简言之,融合多种类型片元素的,典型的诺兰电影。
肯尼斯·布拉纳基本可以确认是头号反派,而在情感关系的层次上,约翰·大卫·华盛顿是有遗憾的母子/父子,罗伯特·帕丁森是有遗憾的前情人。由此也都能够与时间回溯相连——试图弥补情感上的缺憾,最终选择放下与跨越。
面对因果律武器的必然攻击,主角们要如何反击呢?
一个可能存在的方式,也同样是来自《jojo的奇妙冒险》——《不灭钻石》中,牛粪头的替身能力,由于敌人的攻击具备时间反演对称性,因而能够通过修复来实现逆向攻击;
另一个例子,则是杀手皇后的“败者食尘”——同样是面对无敌的死循环,如何破解时间回溯,就成为了正反双方斗智斗勇的绝佳平台。
行文至此,想必已经发现,诺兰与日本动漫之间的联系还远没有结束:前有《盗梦空间》和《红辣椒》在立意和细节上的雷同,《星际穿越》和《哆啦A梦:新・大雄的宇宙开拓史》在表现内容上的撞车;现有始终纠结于时间的诺兰,与始终纠结于时间的“不老妖精”荒木飞吕彦之间的所见略同。
东西方文化竟在此有着奇妙的碰撞,也算是真正的“奇妙冒险”了。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还请静待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