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感言

1.孩子 

    人的身体器官真好玩,就像调皮的孩子,2018年脚痛、急性阑尾炎……不是这儿疼就是那里痛,有时真想把它们从身体里揪出来,狠狠揍一顿,又想,算了罢,谁让是自己的孩子呢……  也是,每个人都应该爱惜身体,就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

  2.容器 

  哈佛《积极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最显著的区别是,理解世界的基本模型不同。悲观的人抑郁了,会说,我生病了,需要治疗;乐观的人感到悲伤,会认为,我不够健康,因为我没有去做让我健康的事。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种种信息,人生的不同境遇,是水。那么,我们如何诠释这些信息,就是盛水的容器。或许,乐观与悲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怎样去诠释这个世界。 

3.命运 

  11月手术后,在病榻上,忽然对丘吉尔感兴趣。其后,看了《至暗时刻》,嗯,拍得真不错。  仔细想,伟大到丘吉尔这等人物,其传说主要集中在他六十岁之后;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剩下的年岁一事无成。即使是传奇人物,闪耀于世也只是生命中的几年。和平时代总给人一种奇怪的错觉:似乎你上班、挣钱,按部就班,最后就能越走越高。人们习惯于三十岁就开始焦虑,觉得事业上升不尽如人意,人生的巅峰期就不过如此。但命运这东西,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你不知道欢欣与灾厄什么时候会降临。按部就班的计算,精心列出“什么年龄该结婚、什么年龄该买房子、什么年龄该给孩子准备大学学费”,当然也不坏,然而命运里的幸福与哀愁,从来不是日报,每星期一次的送到你的办公室里,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到垂死前才创下不朽。你只需要享受生活,不劳心去做一道道计算题。因为,漫长的生活并不总是打卡上班,而更像是在等彩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迎来自己的某个人生巅峰。命运没有时刻表,不存在晚点,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等命运跳跃的骰子落在你头顶。 

4.信念

    老想起《杀死比尔》中的片段,女主用信念,使自己的脚恢复正常。  这毕竟有些“皮格马利翁”。但是,一个身高1米的人,掉入平均1米五深的水中,一定会淹死吗?  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平均主义后的演绎,然而大家都习以为常。这才是最可怕的疾病。  社会是一座监狱,而我们都被体制化了。  相信自己,实质上是偏离平均主义。乐观主义,看起来必然不现实,就像大多数人以为一个身高1米的人,掉入平均1米五深的水中,一定会淹死一样。

  开心点朋友们,地球不是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