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集体无意识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意义

欢迎来到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的吃书分享专栏,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一起读书学习。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绿野仙踪为大家拆解荣格所著的《心理学与文学》前面三章: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这三章仅涉及心理学发展的层面,还没有说到文学部分,下面上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无意识心理学。

他认为,无意识是个人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实践证明,通过医生诱导的方式让病人说出那些压抑、被遗忘的经验时,病人的症状立刻有好转,因此得到了各界的肯定。

但荣格反对他老师的看法,他认为弗洛伊德只认为无意识是个人的和后天的特性是不对的,应该还有决定人们普遍心理的一种意识,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研究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贯穿了荣格全部的心理学理论。

首先我们从心理学的起源说起。

1、诸神的坍塌

在古代,人类无所谓心理学,但人类的精神意识已存在,从人类的诞生起,人类赋予这种精神意识上的感知为“灵魂”,也因此创造了许多鬼神的神话传说,也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各种宗教。

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洲教堂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经研究,那种向天穹无限延伸的尖顶,代表了向往天国、追求与上帝对话的仰望心灵。

比较著名的教堂有,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英国的威斯敏斯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等,无一不是追求直上云宵的高度,以实现人们对灵魂和天国充分的接触。

但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航海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们在地理上的视野,欧洲人结束了哥特时代对于巍峨的热烈向往,开始转而向地平线的展望。

在这一时期,促使人们对上帝怀疑的不仅是地理大发现这一视野,更有在实际经验中对宗教信仰的坍塌,诸神已不能解释更多的现实意识。

在追随上帝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上帝并不象教义所示,总是一成不变的,给人以启示,引领人们走出痛苦的,相反在信徒的祷告和沉思中还会以另一种面目出现。

作者举例,瑞士的神秘论者和隐士,尼古拉斯兄弟在对上帝的体验中,上帝甚至是面目憎㤖恐怖的,这些体验不合于教义。

“神怒”这种精神体验并不仅仅出现在某一个人身上,其他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都有过这种体验,这与扮演着慈父形象的上帝很不相符,这种体验令人痛苦,迷茫。

但是为了维护具有无上崇高地位的上帝,在这分裂的痛苦中,信徒们对宗教进行了一次次反传统的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但是这种追寻也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灵验有效的上帝形象,一种给人以安慰的思想形式。

在不断朔造上帝和诸神形象的过程中,各种教义渐渐成为了教条,迂腐、僵化而繁琐,神祇仅沦为一种象征的意义,人们已无法从其背后的含义中寻找到更高的意义,这使他们感到空虚和恐慌。

特别是教会的统治之下,教会权威带入了政治和社会的观念,导致人们精神更是苍白和贫瘠,教义的僵化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富足不相符,人们在僵化的教义中无法寻找到精神的突围。

人们对那些象征性的神衹们突然感觉毫无意义,它们只不过是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木头和石头的偶像而已,教会的地位在人们精神的突围中一次次的崩溃,不再象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唯物论意识下的精神世界

随着地理大发现,人们对世界水平的认识,欧洲思想和学术界的巨头们把人的精神理解为,完全依赖于物质和物质的原因,然后就出现了一切以研究物质为基础的各种心理现象。

比如唯物论认为,心理不是别的,是生物化学过程的产物,精神的和心理的现象来自“内分泌活动”。无意识的精神生活根本就不存在。

唯物论在这个时期进入狂热的鼎盛时期,精神具有实体的信念完全屈服于物质实体的信念当中,任何脱离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意识,这种质疑的声音都是非常荒廖可笑的。

这个时代,精神形而上学完全被物质形而上学所取代,”神”是不存在了,独立的精神也屈服于物质所分泌的意识,人的世界观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精神已不再化身为肉体,相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了精神。

显然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还有相当多有思想的晢学家和科学家发现是不对的,但是所有的声音在这一个时代精神的浪潮中都被淹没了,人们无力去反驳。

作者指出,这样就会出现一种 “没有精神的心理学”,完全否认了精神的独立存在,这与事实不符。

并且在实际研究中,心理学并不是只一种而是和哲学一样种类繁多,如果仅用意识决定精神这一学说显然是极狭隘的。

3、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显然过去的“神”在唯物论的时代背景下已完全不存在。但是现实的思想意识层出不穷,如洪水般围困着人们,人们不仅找不到精神困惑的出口,更有一些精神症患者的病情无法得以医治。

作者追朔至远古时代,通过对原始人思想意识研究,追寻原始人对精神的体验,比如原始人认为灵魂是运动的、是气体、是呼吸、是火甚至是名字、是影子,与肉体分离的灵魂就是幽灵等,这些都是古代人留下的体验,这种体验并不借助于物质的意识,是精神独立感受而存在的。

作者再从现代人的精神体验中发现精神的独立性,比如有时我们心情非常恶劣但自已却无法掌控,使坏心情转变为好心情;

有时我们会失去理智,始终陷入某种想法中无法自拔,甚至有时或因为劳累或因为极度悲痛产生幻觉,这些都是不依赖于我们自主意识而产生的。

作者再通对大量精神症患者的研究,不管来源于对物质的体验还是因精神的刺激,对于患者的感受来说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感觉,因此如果片面的认为物质是一切精神意识的基础显然无法有效的对症治疗。

因此,作者认为精神是一种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产物,而不是依赖于以物质为基础的意识,那样就拉低了精神的段位,也不利于分析精神症患者的感知。

显然唯物论已无法解决困扰人们诸多的精神问题,只有把对物质和精神同样的感知作为研究对象才能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把这种感知称之为心理实在,心理实在便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发展

1、原型的起源

我们知道,荣格最后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是因为他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有不同的看法,并坚持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是一种表层的、含有个人特性的无意识,只能算是个人的无意识,他认为人类有更深一层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不为我们所感知却会反复出现的一种状态。

它不像个人意识,为个人经验所得,比如童年的心理创伤,由于时间久远我们以为忘了,但某一机缘巧合会在某时唤醒我们的意识。

但集体无意识不是,它不为我们个人所获得,而是以某种神话或其他形式传承下来,以普罗大众所共识的形态植入我们的潜意识中。

它就象深海里连成一片的海床,是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下面的共同基础。

集体无意识以原型形态存在,他不象个人无意识以个人情结存在,而且这种原型早已于这种集体无意识之前出现,却于我们意识到才发现。

作者从”原型”和“上帝”“神话”“童话”,“部族间的秘密传授”的关系中去研究,但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心理学的现象。

“上帝”作为宗教最高的存在,随着神学的发展,宗教的教义日益贫瘠,象征的体系最后发展得繁杂,不堪容忍,已不能解决人们某些因无意识觉醒带来的困惑,甚至这种无意识带来的感知违背了对“上帝”的认知,因而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

而“神话”“童话“则是原始人对自然界过于形象化的表现,太过于具像,心理活动贯穿其中,而无意识恰恰是无法表现的主体。

而部族间的秘密传授则带着宗教的仪式,则不被外人所知。

以上都无法完全理解心理学的现象。

2、原型的几种表现形式

这几种太过具像或神秘的无意识存在,并不能恰当的表现现代心理学认知。因此,作者举了几个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表现形式。

﹙1﹚是阴影。作者试图从梦境中获得解释,比如梦见黑色的水面,梦境者要是向那黑水走去必定会看到倒影,那倒影首先映出的就是自己脸,而那水面它只会忠实地映出我们从未向世界显示过的那副面容。

但我们是否能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呢,这里揭示的是对“本我”是否勇于接纳,这种无意识都是人们共同存在的,属于集体无意识的一种。

﹙2﹚是“阿利玛”“阿利姆斯”的原型。阿利玛是男性集体无意识深处绝对的女性形象原型。

这个阿利玛在男性的眼里有时是一个优雅的女神,有时是一个女妖,一位女魔。

其实这反应的是男性对女性不同的心理体验,比如男性对一个女性一见钟情时,这个阿利玛就是优雅的女神,而如果他驾奴不了这个女性时或这个女性对他不利时,这时这位女性就象一个女妖或女魔。

反之,女性在男性身上也有一种相对应的叫“阿利姆斯”的现象,是女性心理对男性的一种体验。

人性是否可克制或抵御原始的冲动,面对自己的冲动和各种诱惑是否可在道德限制和精神的需求中处理得更好,这种原型称为“阿利玛”或“阿利姆斯”也是男性或女性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存在。

﹙3﹚是“智慧老人”。是我们潜意识中智慧和知识或非凡的洞察力,它是我们祖先适应环境经验积淀的人格化表现形式。

作者提到的一黑一白的老人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对立面,在道德或无道德的情况下,在对立面中做出选择。这对立面又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人们凭潜意识的智慧选择它。

作者以一个青年神学生的梦解释善与恶的对立面,试图引导人们了解自己。

这三种都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三、集体无意识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阐诉,我们了解了心理学的起源。

在人类的诞生之际,是没有心理学这一概念的,但意识已经存在,在人类懵懂无知的状态下对未解的精神现象赋予了灵魂的含义,然后出现了神学,产生了宗教。

但是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宗教已不能解释更多无意识的精神现象,并且由于宗教人为的发展,越来越违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神”也就随之轰然倒塌。

在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集体无意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解释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不仅为“精神症患者”提供了治疗的理论基础,也解释了人类一种共通的本能行为。

比如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里提到的,人们日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一个人在路边仰望天空,跟着来一个人很好奇也向天空张望,紧接着又过来几个人不问为什么也向天空张望,结果引来一群人向天空张望。

这大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好奇心使然。

还比如一个人痛苦失声,其他人也会跟着受到感动,还比如,一个人感受到恐惧,其他人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等等。

这种受到群体性感染所表现集体的本能行为,能为人所观察到,但开始时并不为人所察觉,这就解释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

当然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还有很多,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集体无意识行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集体无意识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