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3.家庭分歧的处理

前一篇谈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疏远关系,谈到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亲疏舒适度,还教授了利用家庭关系图来反思自己的亲密舒适度的方法。今天的主要内容,则是怎样来处理家庭中的分歧冲突。

“你应当……”

无论是在夫妻关系、还是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单向的改变要求。妻子对丈夫说“你应该多跟我聊聊”,爸爸对儿子说“你应该要做完作业再去看电视”。

仔细回想一下,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对亲人、伴侣提出单向的要求呢?甚至你有没有采用负面的措辞诸如“你为什么不……” “你怎么不……”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单向的要求反映了提出要求者的焦虑感。这种焦虑在家庭关系中特别常见。很多人在发现配偶、子女的价值观、态度与自己不同的时候,会竭力促使对方和自己保持一致。然而,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只是把自己真实的动机隐藏在了要求背后。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妻子对丈夫说“你应该多跟我聊聊”,其实她真正的想法是:自己喜欢说话,丈夫却不爱聊天,导致夫妻间的交流出现了问题。但如果采用上面的表达方式的话,最大的可能就只会是激发了丈夫的不满。

四种回应模式

如上所述,关系中的一方因为差异而感到焦虑时,TA通常会竭力促使对方发生改变,从而在夫妻、亲子之间营造除了求同的压力。在一般情况下,被要求(或命令)做出改变的一方会用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回应:

(1)顺从
(2)反叛
(3)攻击
(4)断绝关系

(1)“我只要你想要的”——顺从

在夫妻关系中,那些“顺从”的人为了达成一致的效果,常常装作差异并不存在。对于顺从者来说,他们的要求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他们害怕冲突,尤其是冲突可能导致关系破裂。这样的夫妻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十分融洽,然而却缺乏足够的精神交流,甚至连子女也不一定明白他们的真情实感。

值得注意的是,“顺从者”并不一定是夫妻关系中的弱势一方,甚至他们可能通过摆出一副甘愿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的样子,在对方心中造成一种愧疚感,从而在其他方面获得“补偿”。不仅如此,很多“顺从者”会积极参与婚姻关系之外的活动,如社区服务、照顾老人等等,还有可能会过度关心、干涉子女的生活。这对亲子双方都是有害的,可能让孩子长大后很难学会自己独立承担责任。

2、“我只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反叛

“反叛者”与“顺从者”正好相反,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拒绝他人的要求,但他们又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反叛者”总是忙着抵制别人设定的生活目标,却无法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对于“反叛者”而言,他们往往需要有一个喜欢对他们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作为他们的反抗对象。这个“权威人物”的观点总是正确的,而当反叛行为导致预期的坏事发生后,这个“权威人物”又会出来帮忙“反叛者”收拾残局。这种相互斗争却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往往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3、“我才是一家之主”——攻击

家庭中的“攻击者”会把焦虑和其他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当做是别人造成的,他们会认为夫妻关系中的另一方、或者子女/家人造成了自己的挫折感;他们往往把关系中的另一方当做麻烦和障碍,不惜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改变对方。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攻击者”,那么这个家庭必然冲突不断,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让对方听话和认输之上。

一般来说,家庭关系中的“攻击者”往往缺乏自信,往往认为自己不够好,因此不愿意接受对方与自己的差异。

4、“再见”——断绝关系

断绝关系最常见于亲子关系之间的矛盾。家庭争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时,有的人就会选择抽身离去,比如躲在房间里不再出来、或者离开家庭甚至离开所在的城市,都是断绝关系的表现。

很多人选择与家庭断绝关系,是因为感到自己在家中十分无力。由于配偶、家长掌握了所有的权力,他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感到无法保持自己的个性、感到缺乏自信且孤独。事实上,这些人往往看起来十分独立,但实际上却是害怕与他人亲近,是把独立建立在“拒人千里之外”之上的。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尚未解除的依赖性越大,就越有可能在感情上与别人断绝关系。

以上的四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对协同一致要求的反应方式。事实上,一个健康的、运行良好的家庭是应该能够容忍成员之间的许多差异的。利用差异相互激励、健康成长,而不是害怕差异,才是处理家庭分歧时应该遵守的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越原生家庭——3.家庭分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