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自考几事

        我参加自学考试是为了一个大的目标,但像我做的许多事一样,总是虎头蛇尾,最后关头没有坚持,功亏一篑。

        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得本科文凭,为了尽快得到,我选择科目相对较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13门,本科10门,以记忆为主,不像理科类,要理解融会贯通,费时费力。

        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认为它不实用,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纯粹是为了文凭。如果知道后来的结果,我就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静下心来慢慢学习。

        我自考速度是惊人的,一般每年能过八门就很了不起,我一年过十门。因为以前每年考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一次最多考四门。我那年年中增加了一次公共课,可以报两门,所以就过了十门。

        原本计划用三年考完专、本科,最终用了两年半。一场考试你有四个科目可选,合理安排科目非常重要。你不能按顺序考,而要根据科目出现的频率,专科还没考完也可先考本科的,得保证每次都有四门可考。公共课就尽量安排在年中增加的那次考。

        当然上述的前提就是每门都得一次性过,我几乎做到了。为什么说几乎,因为有一门没过,考了57分,是本科段的一门选修课。问题出在没选好课程,那次选的是《俄罗斯小说文体论》。拿到书就懵了,根本不像教材,没有大纲,没有习题,就是一本论著,你根本不知道它会考哪里。加上那段时间房子装修,请人、买材料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重考时我改选《文艺心理学》,顺利通过,所以总共考了24门。

        最后是论文答辩,本来以我的平均分,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但那不会影响获得本科文凭,就没去申请。

        我论文题目是《论〈三国演义〉里的用人艺术》。选题时,我考虑了很久,左思右想,四大名著里,只有《三国演义》我认真地看了三分之二,基本还算了解。《红楼梦》只看了三分之一,《西游记》和《水浒传》基本以电视为主。

        论文的构思不是我原创,当时已有人发表过类似文章,我在网上搜到过,启发了我。估计只要中规中矩地写,通过问题不大。我也只需要通过即可,真没有心思来写大的东西,所以有些保守。

        选好题就会有一个指导老师,没见过面,通过书信交流。写完就寄给他,他会回信提出修改意见。改完又寄给他,来回有五、六次吧。通过书信交流,我觉得他很负责认真,最后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给我指出来了。他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搞文学的人,当时印象深刻,现在记不起来了。特意去找了一下信件,可惜没找到。

        答辩前一天,大家会去熟悉场地。看到有些人提东西去拜访导师,我只有暗自祈祷我的导师是一个正直的人。

        答辩时终于见到真人,五十来岁,穿得很休闲。用精神矍铄来形容似乎有些不妥,但就是那个意思。有种老式文人的气质,也应该有那种风骨。现在想来,他的样子似乎就是我要追求的状态。专心搞自己的学问,不为旁事所扰,一身运动装,自由从容。

        好像几个专业在一起答辩,有很多人。评判组有几个人,他最年长,应该是组长。不一会儿就轮到我,我准备充分,也放得开。最后,导师问我两个问题,一个问我对“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句话怎么看。第一次我没听清,请他再说一遍,听清后,我脑子在飞速运转,好熟悉的一句话呀,马上记起在《三国演义》里的前言里有这句话,而后又想起似乎是鲁迅说的。于是我心里就有底了,随后侃侃而谈起来。第二个问题是问我刘备和孙权在用人上有何不同,这个我有点虚,但还是大谈了一番。

        整个答辩我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有些人要好久,导师会问很多问题。搞得我问旁边人,是时间短好还是时间长好。他说,当前是短好,问得多,说明导师认为你研究的不透。对此,我将信将疑。

        大家全部答辩完,中午成绩就出来了,八十五分,不是很高,但也不低。

      之后,我顺利拿到本科毕业证书,不过也仅此而已。至于囫囵吞枣学到的东西,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些用的。

                           

                            2018年11月2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自考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