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世界名著,也喜欢听一些“奇奇怪怪”的曲目。记得刚上大学那年,经常失眠,晚上睡不着。mp4里面下载了很多的轻音乐,用长笛吹奏的《神秘花园》反复听了无数遍,里面夹杂着清晨的鸟叫声,一种很舒爽的感觉浸透全身。仿若置身在一座德国森林中,到处是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四周轻烟弥漫,我四顾张望看不见来时的路。一束光慢慢地冲破烟雾,颗粒状的粉尘在阳光下飞舞。清脆的鸟叫声,一声两声,眼前一片生机。悲伤的心不知不觉就欢快起来,到处都是绿,到处都是生命。一种“活了起来”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享誉世界的经典歌剧曲目,德国日耳曼名族的《尼伯龙根之歌》,意大利的《图兰朵》,法国的《卡门》,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时代我们都应该去听听。
看过的第一部音乐剧是《歌剧魅影》,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乍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就被魅影的唱功震撼了,那是一种穿透人心的强有力的呐喊,对命运,对爱情,对人世。灯光熄灭,伴奏响起,雄厚的男声和柔婉的女声对唱的声音交叠,一问一答间唱和,是彼此互相的灵魂叩击。克莉丝汀被魅影的声音征服引诱,渴盼爱情,一直躲在暗影中的魅影渴望被认同和被崇拜,以及对于命运不公的抗争。
低婉的女声从睡梦中醒来,她往记忆的纵深处去寻找,追寻刚刚萦绕耳畔的虚幻男声。那声音充满魔力,似乎要把魂勾了去。她祈求追问那个萦绕耳畔的声音的主人:“你为沉睡中的我唱歌,从我的梦中醒来,那声音在呼唤着我,呼喊着我的名字,是我又在做梦吗?但现在的我却发现,歌剧魅影就在那,在我心中”。她哀求着唱道:“请再一次与我歌唱,唱起我俩非同寻常的二重唱吧”。
浑厚的男声内心激动地回应道:“请再一次与我歌唱,唱起我俩非同寻常的二重奏,让我的力量伴着你,更加茁壮地成长”。虽然他只是看到转过来身来的克莉丝汀,对她匆匆一瞥,却已经臣服于她的美貌。他心中升腾起一种带着自私的占有欲,他喜欢这个活泼宛若精灵的女孩。她如此纯洁,可以让他暂时忘却这个丑陋的世界。
他憎恨,仅仅因为他长了一副丑陋的面容,所有人都不敢正眼看他,包括他的母亲。他把自己锁在地下室的暗道里,灵魂也被囚禁在里面苦苦挣扎,他内心充斥着憎恨,阴暗,自私,掠夺一切可耻的想法。
当克莉丝汀因为好奇而伸手摘下他的面具之后,他像怕生的野兽一样惊恐万状,不知所措。转而又歇斯底里,开始用人世间最恶毒的谩骂诅咒克莉丝汀。他愤怒,充满报复地喊道:“你这个小贱人,调皮鬼,我诅咒你这该死的好奇心,我要锁住你。不让你自由,你将永远歌唱我的曲,我将是你佩戴的面具,听到你声音的人就将看到我,我会很乐意看到他们因为害怕而退缩。” 他就像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看着克莉丝汀因为害怕而瑟缩作一团,他又心疼不已。转而用温柔的语气安抚她,劝说克莉丝汀,和他相处时间久了她对他的恐惧就会转化成爱意。
当这个居住在歌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发现克莉丝汀和剧院经纪人拉乌尔暗中相爱之后,他像疯了一样,开展一系列让克莉丝汀屈服于他的阴谋。嫉妒使得他要发疯了,他谋杀剧院的舞台工人布盖,制造恐慌。他为让克莉丝汀当上剧院首席,设计驱赶女一号卡尔洛塔,把卡尔洛塔的声音变成蛤蟆叫,并且私底下用字条威胁不让她上舞台扮演。克莉丝汀和拉乌尔向彼此表明心意,用一曲《AllIAsk of you 》互表深情时,他躲在暗处监视。痛苦,他的内心只有痛苦。他为克莉丝汀被拉乌尔迷惑而痛苦,他为克莉丝汀的背叛而痛苦。复仇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着,要把克莉丝汀白色的舞裙燃烧了。
当魅影按耐不住心中的爱意对克莉丝汀表白心迹的时候,得到的不是他渴盼以久的心上人的回应,而是羞辱和嘲讽。克莉丝汀冷冷地笑他:“这个世界对你不公,不是世人的错误,而是你自己把灵魂囚禁,你自私,肆意谋杀,与世人为敌。你不配得到任何人的爱,我对你只有憎恨和厌恶,连一丝同情都没有,一丝也没有了。”被激怒的魅影用索套圈住拉乌尔,他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克莉丝汀求饶。“只要她肯对我柔声说一句求饶的话,只要她肯对我说一句爱我的话,我就放了他。”他对自己说。克莉丝汀什么也没有说,她用坚定的眼神告诉魅影,“拉乌尔死了,我也不苟活”。
转而,克莉丝汀在魅影面具上留下一个亲吻。这个意味深长的吻,如同天上造物主的光辉,照亮了魅影封闭的心灵。他忽然像被天神拯救了一般,面具下滑落下了一道泪痕。他想起了十几年前,他被一个江湖马戏团带到巴黎,来到这座剧院。那个时候他像怪物一样被锁在笼子里被人参观展览,像野兽一样,没有自尊。他被牵出到舞台上供人展览,巴黎上流社会的观众看到他丑陋的面容之后眼神里流露出的惊恐和抗拒让他记忆深刻。他的内心热血涌动,这个吻唤醒了他作为“一个人” “活着”的感觉。
这首《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背后的这个神秘浪漫,悬疑惊悚的哥特式爱情故事让我震惊。这首歌曲里潜藏着魅影对于命运呐喊的力量感,这种“通过爱来发现自我”的故事背后恰恰是人性光辉的折射。这种力量感成为我脆弱时候的强心剂,只要稍感内心的萎靡,我就喜欢听这种曲子。我喜欢这种强烈的节奏和交织着问答的二重奏,就像和命运对话。
1993年,白岩松采访哲学家赵鑫珊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么快,但是这个世纪的人依然需要好几个世纪之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赵鑫珊沉思了一下,用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概括道:“因为人性的进化是很慢的。”
的确是这样的,现在去听上个世界80年代流行的摇滚依然不觉得过时,听着听着总能找到一种灵魂上的共通。就好像虽然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但他们依然能够懂你,懂你的难题,懂你的痛楚。尽管有些“古典”音乐很古老,创作的年代久远。但仍然能够从中听到人性最本质的那种挣扎,忧郁,喜怒哀乐,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寻和思索,这些都与今天的心灵息息相通。我们时常感慨“人心不古”,其实所谓的古也无非是今天人的想象,哪个时代都有相似的荒诞与困境。
现在的时代和贝多芬创作《命运》《月光奏鸣曲》《欢乐颂》相去甚远,贝多芬处于德国古典主义时期。那个时侯的他个人境遇一路艰辛困苦,虽然出生于宫廷乐师的家庭。但他父亲严厉苛刻,母亲早逝,度过一个不算幸福的童年。成年后求爱不得,遭遇爱情的挫折,懊恼不已。日后又出现耳疾,丧失听力,身体状况不佳。这样一个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他谱出一系列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的乐曲。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命运乐章难道还不能穿透时间给予当下处于困境中的你一些力量吗?
时代不同,但人注定要遭遇的生存困境是一样的。前些年有人问李宗盛:为什么现在的流行音乐好像很烂?李宗盛回答说:“这是一个快餐,免费又过剩的时代,钱走得多,心也就走得少了。” 不管时代如何物质化,人性的进化始终缓慢。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往前,但我相信,时常容易感到失落的你,在这种焦躁中迷失方向的你,肯定经常需要“古典音乐”的陪伴。
文化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当然可以揭露假,恶,丑。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给人希望,归根结底是对心灵的拯救。古典音乐里面有绝望,有痛苦,有沉沦,有挣扎,但最后,你一定可以从里面找到灵魂的共鸣和希望。当你觉得前路迷茫的时候,可以听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那种欢快的旋律让血液也随之起舞,给人以希望。
当你处于挣扎,痛苦的困境中可以听听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博伊伦之歌》,或许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1937年德国人民处于纳粹的高压控制下,那个时代很黑暗,作曲家创作这首歌也是希望给予处于束缚中的人们一个希望。当你历经生死,倍感颓丧不知生之希望何在的时候,可以听听克伦贝勒的《德意志安魂曲》,抚慰一下痛到极点的灵魂。最深沉的悲悯带给最需要安慰的你。
有人说,人一生当中只有5%的快乐和5%的痛苦,剩下90%都是平淡。平淡的人生加点音乐,心境也可以变得很开阔,能够看得开,放得下。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里说:“乞丐的身上也有几件没用的东西。”按照道理,乞丐为了生存而奔波,已经别无选择,但是他们兜里还有几件“没用的东西”,是他的趣味,他的爱好。如果没有这些趣味和爱好的支撑,人生该多无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