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行》的几点感悟

文/南乔

蔡垒磊的新书《上行》是我看他的第二本书,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与之前的《认知突围》相比,《上行》这本书的内容更深刻,在一定程度上更像一本工具书。

蔡垒磊在《认知突围》这本书中,主要围绕“认知”这一概念展开,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但在《上行》这本书里,对于我个人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上行”这一概念,书里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有两层含义。

一是纵向层面,指的是今天的你比昨天好一点,今年的你比去年好一点。(有时还会差一点,因为会上下起伏,但整体的大趋势是好的。)

二是横向层面,指的是与自己身处同一阶层或同一阶段的比较。如果你是学生,那么就是比班里的其他同学优秀一点;如果你是上班族,那么就是比公司里的其他同事优秀一点。

换言之,这两个层面就是一个和自己相比较有没有上行,一个和别人比较自己有没有上行。

书里有一个观点特别戳中我:不是你按部就班地做了什么就可以了,只有你超越别人的部分,才是“赢”了。

一句话直接点明了上行的重要性,每个人在按部就班的时候,是拉不开差距的。 当你越往上爬,爬到一个相对靠上位置的时候,你需要打败的对手就越少。

接下来分享几点获益匪浅的上行建议。

01 上行是365天x24小时

当你选择要改变自己,决定要上行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起每天每时每刻都做到上行的决心,尤其在对待自己的工作时间中,也让让自己维持在一个不断上行的状态。

虽然很多人一天的工作时间都是8小时,但实际上这么些人一天的有效时间并不是8小时,而是3小时或者4小时,甚至更少。

所以在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八个小时工作中,更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的技能,为往上走积累更多的经验。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以在工作中摸鱼为荣,总觉得摸到就是赚到,殊不知,你偷的所有懒,其实都是在伤害你自己。

既然选择要超越身边的同事,那就踏踏实实拿出行动来,证明自己时刻都在认真地改变着、上行着。

02 时间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

《上行》一书中的第三章用了整整十篇章节来讲时间的重要性,深刻阐述了时间是超越的最大秘诀。

一个人最终成为怎样的人,跟他把自己的有效时间用在哪里呈正相关。关于有效时间的利用这一点我在参加工作之后深有体会。

工作以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顿时就会被压榨很多很多,所以工作以后,我格外珍惜下班后的时间。

无论是在等公交,还是在挤公交,我都会把这些下班后的零碎时间充分用起来,用来听书或者回听一些关于写作的课程,再或者拿来看书。

上班的时候,大家都把时间扑在工作上,忙着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能够让自己实现蜕变,实现上行的途径。

在社会上摸打滚爬越久,越是懂得时间的宝贵。对于那些努力在上行的人来说,时间就是最宝贵的生产资料,因为这份生产资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生产力。

03 影响力的关键,全在标签

近几年,“人设”这个概念很火,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都在认真树立自己的人设,因为人设的背后就是品牌,就是价值。

《上行》中对影响力的定义进行了两个维度的阐释,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

影响力的广度,就是传播面的广度,换句话来说,就是看你一次能够影响多少人;而影响力的深度,则是单次影响力的大小,这种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依赖度的提现。

建立影响力的前提就是要先立好自己的人设,往自己身上贴好标签。因为专属标签能够让你在第一时间在别人面前具备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让你在一堆人中脱颖而出。

当然,前提是你必须通过一系列上行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在标签领域内尽你所能做到最好。

书里给出的建议是:你的标签必须是强大而真实的。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对你来说是最牛的,让你在一部分人面前,是真正有资格分享、有资格提供服务、能够产生影响力的人。

所以,要想在一定领域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影响力,那就先沉下心来,通过学习和改变,强化你打标签和人设。

以上就是我在看完《上行》这本书获得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作为一本立意很明确的工具书,《上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到年轻人很多学习以及成长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上行的方向,走出迷茫与焦虑。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将从书中获得的启发慢慢落实到我的生活中,通过各方面的调整与学习,实现个人上行的改变与逆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上行》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