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家》

畅谈,巴金的《家》

愤怒与热血中的狂想曲

读巴金的文章,你总会在当中找到自己所向往的,与自己所憎恶的。个人觉得《家》,无疑是将这种极端发挥到了极致!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无疑是对当时封建社会还未完全解体,新思想又影响有限的情况下,不同年代,身份的世人的形象塑造。

当你读到这种每翻一页都能让自己内心产生巨大波动的小说。当你读到《家》时,每一页都可以完全摧毁之前你对某个人物的认识,然后再从最最底层完美的重建。你就会知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惊世巨制。

实话实说,我肯定是像其他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样,一口咬定《家》就是巴金先生的自传,还在那里洋洋得意,感叹自己高超的发现能力。同时觉得巴金先生竟一口否认,这件事很难以理解。但当你可能翻看了大约30,40页后,你就会有一种坚定的认识,这《家》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绝对不是指的某一个人。而是巴金先生将整个大中国的黑暗年代下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打成粉末,融了进去。

先来浅析一下三兄弟吧

1*觉新

因为巴金先生在一开始写出觉新其实是一个有自己梦想,希望为之奋斗的人,受自己软弱性格所碍,在强大的封建压迫下选择了妥协,放弃与溃退。所以我对他只是当作一个这种描写上世纪的小说通有的一类悲剧人物,总是简单描绘出被黑暗封建社会吞没这类的。可真的是巴金先生的意图吗?

说的粗鲁一点,鬼才是呢!真真正正的,只有读了后记附录后,你才了解大哥是巴金最爱的人,那么这文章中,巴金先生这样的描写难道不是在凸显自己的悔恨吗?他把无比悲惨的命运加在觉新身上,也是他自责的反衬。但是,在那种新旧争锋的年代,必须坚持走向新社会,而与封建旧社会割裂——觉新也是牺牲品。

2*觉民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觉民应该是整部作品中比较圆满幸福的一位了吧。他既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反对包办婚姻,又体现了当时想要提倡的新时代气息。可从他与觉慧两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可以看出,他决不会和觉慧同是一路人。

在觉民的性格中,虽然有新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他还没有到达觉慧那种热爱革命,拥护新社会的程度。他更像是当时社会所独有的一种过渡性人才,处在转化的边缘。但他比觉慧更加圆滑,更为冷静的性格,坚定执着的追求,也是他能与心上人在一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觉慧

毫无疑问,这个有血有肉,一生不停在抗争的人,绝对是书中对当时广大投身新事业的知识分子的浓缩。他为了抗争,而显得有点激进,过分甚至大不敬的行为是他真实内心的表露,是他热血的温度。身处现在这种美好社会的我们,是无法切身处地的感受他们那代人处于中华民族绝境时,流斤最后一滴鲜血的英勇豪迈。他们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社会相抗衡,因此,那一点点的冲动,那对代表旧社会的人的过分漠视也就瑕不掩瑜了。

巴金先生在后录中写了九个字“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

这就是支持觉慧不断抗争的动力源泉啊,觉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高家中垂死挣扎的封建大家庭体制,反对装神弄鬼之事,反对守旧长辈的迂腐,不与家庭中德风败坏,坐吃山空的厚颜无耻之人同流合污。他就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家》中透露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抓住人生中的青春,不懈奋斗。

同时,这也是少有的强调女性权利的书,当中女生进学堂,男女混合教学,反对包办婚姻,等等都是巴金先生为当时封建社会被狠狠压迫的女性的发声。

当中的一段“为什么女人就应该为了那些可笑的封建道德和陈腐的观念而忍受种种的痛苦,而且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什么那一本充满血腥味的《烈女传》就应该看作女人的榜样?”更是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愿所有《家》的读者能从中汲取一份时代的力量,并收获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畅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