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节选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之死》,为了让学生不再管中窥豹,而是能更加全面地清晰地了解项羽31年短暂的人生历程,我将《项羽本纪》全文印发给学生,带领学生学习时适时加入了《百家讲坛》李清泉教授讲解的《英雄项羽》和丁万明教授《评说<资治通鉴>((第二部)》相关视频。学生学习起来津津有味。
学习完后,学生对项羽少年怀志、巨鹿之战、楚汉相争、鸿沟合议、项羽之死兴趣盎然。尤其是对33段尤为感兴趣: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我们从此段可以窥见作者司马迁的文学功底。司马迁不愧为大家,寥寥数笔把刘邦和项羽不同的想象展露无遗:
第一, 语言描写刻人物
第二, 神态描写画人物(笑、瞋目)
第三, 心理描写摹人物(大怒、大惊)
第四, 动作描写写人物(令、数、走)
第五, 侧面烘托衬人物(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项羽的神勇)
第六, 对比描写塑人物(刘邦与项羽处处有对比)
本周随着《项羽本纪》全文的结束,到目前为止,已经带领学生学习完了《史记》的八篇文章:《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孟尝君列传》、《魏公子列传》。司马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朱自清说“《史记》的文字,最大的贡献在描写人物。”而沈从文在 1952 年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反映《史记》的迷人之处: 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霍去病、卫青、司马相如的传记。“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情感中”。然后,沈从文感慨评断:“《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
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这八篇文章,应该为学生阅读《史记》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这些文章的引领,让学生走进一个更为广博的《史记》天地之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读兼具文学与史学的《史记》,也是在反观我们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力量。比如我们读《项羽本纪》不禁感慨:
在秦末乱世的天空中,项羽原本只适合做一颗流星,他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项羽是一面镜子,他反射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个社会。后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他的悲剧警醒我们: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的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否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给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个遗憾。
虽遭奇耻大辱,犹砥砺志节、发愤著书的司马迁也给我们无尽的感慨:
是生还是死。甚至于两千年后,我们都能透过《报任安书》感受到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受到的煎熬。生,意味着肉体的痛苦、人格的撕裂、灵魂的窒息;死,固然一了百了,但罪名不当,身份不显赫,且会被认为罪有应得,更何况家族几百年才出现的不朽机会也就永远地丧失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孰轻孰重,谁能说得清,就连司马迁本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肯定自己的选择。因此,在《报任安书》中,这个选择题被提起放下,放下又提起,难以启齿,又必须说透,以至于千载之后读之,仍能感受到是生还是死、活着值不值这类生死难题在无时无刻地折磨着司马迁已受到重创的心灵;仍能感受到生与死的理念纠缠从四面八方对司马迁无休无止地压迫,令人不胜唏嘘。
据此可以肯定,甚至于在这个选择做出后的全部余生,司马迁都一直受到是生还是死的无穷压榨,缠绵不解,挥之难去。追求不朽的极度抱负与超级凌辱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司马迁备受煎熬。就是在这样一种肉体与精神状态下,在与不朽基本无缘的状态下,司马迁耗时十年,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太史公书》。如果没有极其坚韧的毅力、不具备极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没有超人的勇气及无与伦比的才情,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司马迁在著述过程中接触到的前贤事迹,使他的不朽事业有了精神支柱:“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伍子胥列传》)“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感士不遇赋》)真正的勇者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微地活着。
除了反观自身、提高文学素养外,学习《史记》也是新课标、新高考的一个迫切要求。
新课标2017版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从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看,2009年前的高考试卷中,《史记》很少缺席过。
2001年的《史记•田单列传》,2002年的《史记•李将军列传》,2004年福建卷的《史记•张丞相列传》,2005全国卷Ⅱ《史记•滑稽列传》,2006年的文言文选材仍以人物传记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17套试卷中有9套从二十四史中取材,其中《史记》就占了3篇:全国卷Ⅱ《史记•季荀栾布列传》,福建卷《史记•伯夷列传》,山东卷《史记•儒林列传》。2008年虽然没有从《史记》中直接出题,但浙江卷给文言断句的材料就选自《史记•刺客列传》。2009年北京卷选了《史记•叔孙通传》。此后,《史记》才逐渐从各地考卷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史记》除外的二十四史和《新元史》《清史稿》,以及经、子、集部中的文章。但2013年又选取了《史记•南越前传》为命题材料。今年的高考,全国卷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于《史记》,全国卷一《屈原贾生列传》,全国卷二《商君列传》,全国卷三《孙子吴起列传》。
最近,山东省考试院组织全省高三考生举行了高考模拟考试,据说这次考试试卷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命制的,此次山东新高考模拟考是2020年高考命题的重要风向标,对2020届乃至今后3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将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而这套试卷的文言文选材就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题目增加了主观题变为5道(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分值由19分增加至20分。通过学习《史记》,文言词语也积累了,文言语感也培养了,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中国历史也了解了,何乐而不为呢?
金圣叹评《史记》为第三才子书,的确当之无愧。太史公的《史记》,让中国的历史从此有了人的温度,人的激情。在历史的烽烟和兵戈扰攘中永远奔涌着血性尊严,昂扬,大气。司马迁的浪漫情怀凝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作为一个引路人,我将继续带领学生徜徉于《史记》文本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史记》,我们永不止步!
附:视频资源
1、李清泉教授的《英雄项羽》共十集:
01 立志图秦02 会稽起兵03 横空出世04 破釜沉舟05 鸿门风云06 裂土封侯07痛失双杰08智救彭城 09楚河汉界 10 霸王之死
2、《评说<资治通鉴>((第二部)》集中讲项羽的有四集:08多面项羽、09霸王崛起、10霸王失策、11英雄谢幕
3.《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霸王出世:01.壮哉少年 英雄梦想02.斩杀郡守 闪亮登场03.前朝旧代 人心所向
项羽入关:04.函谷关前 盟主震怒05. 戏水西岸 剑拔弩张
鸿门宴:06.巧言令色 暗藏玄机07.愧然生悔 傲然显威08.阴谋血腥 席间较量09.警告威慑 武夫陈词10.惧为鱼肉
避祸逃亡:11.浑然应答 道尽糊涂
西楚霸王:12.不为帝王 选择霸业13.因功论赏 割地封王14.所封不当 后患无穷15.功臣失封 叛乱蜂起
生死决战:16.两军对阵 拼死一搏17.杀庆救赵 威振楚国18.力挽狂澜 灭杀强秦19.战神显威 以少胜多20.悍将叛楚 屏障丢失
荥阳会战:21.南北奔波 一失成皋22.首尾难顾 再失要地23.中分鸿沟 刘项议和
自毁长城:24.最重自尊 不容逆耳25.刚愎自用 失察失人26.心胸狭窄 缺乏宽容
霸王别姬:27.情怀美人 巾帼千秋28.宽严失度 袒护亲情29.重情念旧 封赏报恩
四面楚歌;30.张良献计 刘邦结盟31.四面楚歌 霸王惊心32.廿八壮士 五千追兵33.自刎身亡 耻于起兵34.琵琶一曲 十面埋伏 附录一 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
一、成事不如败事多的范增
二、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龙且
三、未能完成使命的武涉
四、完全不懂政治的韩信五、关键时刻给项羽致命一击的周殷
附录二 影响项羽败亡的因素还有哪些
一、别忘了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残暴导致了项羽的败亡吗
三、“匹夫之勇”是项羽败亡的原因吗
附录三:咏项羽
一、英雄常使泪满襟
二、千古漫漫说得失
三、卷土重来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