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新文化运动的嵌字联

新青年岂是一家独秀?

白话文旨在百姓适之。


我的一位文学挚友在读我的随笔《胡适日记对我的影响》一文后,撰了一副趣味嵌字楹联,其联曰:

新青年一枝独秀;

白话文百年适之。

从文学角度我认为这是幅很好的趣味联,上联把五四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先生和他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囊括其中,下联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倡导和推行的白话文和胡适先生的字适之也嵌于联中,精巧绝妙。

但细读之后,反复推敲,觉得在思想性和现实意义上还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后与《新青年》杂志先后并存向旧中国的封建势力和传统文化宣战的进步刊物还有《甲寅》、《晨报》、《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周刊》、《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等革命刊物,因此,用一枝独秀有点不妥,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陈独秀编的《新青年》无疑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五四运动的号角,但决非一枝独秀。

鉴于以上的历史客观现实,我将此联进行重大修改,新青年岂是一家独秀?这样思想性更强,更现实,寓意更深远一些。


下联“白话文百年适之”也是如此,个人认为用百年不妥。其实古文之雅只让其停留在上层知识分子之间,不为普通民众所掌握。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

再说古文是旧思想旧思维的载体,很难想象满口之乎者也之人能完全革新自己的思想。因此反古文而推崇白话文不仅是语言上的重建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综上所述,白话文是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是老百姓的语言文字。一切语言文字都应根植了人民大众之中才有生命力。所以我认为白话文不应是百年而适之,而是推行后立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适应。

看了《觉醒年代》,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推行白话文,虽有少数异议,但抵挡不了广大学生如火如荼的热情,如不矫往而过正,适合人民大众的白话行文能冲破几千年的文言八股的锢禁吗?往往在政治文化运动的大潮流前,矫往过正也是极正常的。但我们必需保留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语言文字的精华!

我撰的上联采用反问句式,用了否定词“岂是”,实际是肯定不是一家独秀的意义。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反传统、讲民主、讲革新的新文化,新思想的主旨。下联更是态度明确地表达了推行白话文的对象是平民百姓。用“百姓”对“一家”,绝对!这儿的百姓可以作数量词用,指众多的人民大众。也可作专用名词用以指普通老百姓。


全联为:

新青年岂是一家独秀?

白话文旨在百 姓适之。

这副联不但嵌入了新青年和白话文这两个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把新文化运动的两位旗手陈独秀和胡适之的字自然地嵌入其中,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闸明的更为鲜明和确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幅新文化运动的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