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礼的那些事

每逢佳节局很多,今天赶你明赶他。今天想谈一谈我们“礼金”这些事。古时候管这个叫随礼,在古时候通信不便好友婚丧嫁娶,送贴子来参加的时间很长,所以来的大多会拎点酒、拎点肉、送点扇子,笔墨纸砚去看望,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随着朝代的推移,在明代的时候呢,朱元璋颁布了惠民条例里就有一条“其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如不从众,不许入会。”这里面的“随力相助”是送些被褥吃食等等。帮助家里面渡过难关。为了培养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

那时的随份子,很受人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礼变成了“份子钱”。清末明初随份子更成了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到了现代解放初期的婚礼很是简单,不流行随份子。随着人民的收入高了,慢慢开始流行“随礼金”。

尤其是现在,随礼仿佛成了大家默认的规则。关系好的多随点,关系一般的少随点。大家都在维持着,这个规则。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父母一起去“吃席”,一般都是妈妈牵着提前去找地方坐下,然后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边玩,一边等着开饭。当时小小的我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爸爸妈妈就不这么觉得了,尤其是五一,十一前后,随份子的礼金更是如流水一般,甚至有的时候入不敷出。甚至会感到一种负担。

当时幼小的我真可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随着长大步入社会以后,发现随礼金也是一门学问。譬如随同事礼的时候,关系好的可以多给,要跟大家给的差不多,不能差距太大。关系一般的呢?也要差不多保持平衡,不能让人家挑理。给领导,上司随礼的时候更要谨慎,不能随太多让人觉得有巴结领导的意思,太少吧面子过不去。随礼真的是一门艺术。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礼金也在不停的发展,由几十年前的几毛钱,几块钱到现在的几百上千不等。


其实我觉得朋友或者同事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意,金银有价,真情无价。当然啦!钱是很实诚的,但钱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很多时候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用真心准备的礼物。

在这物欲横流的生活,能用真心去送礼物的难能可贵,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请珍惜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随礼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