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小学科学规培活动有感

本月的规培活动:金牛区规划课题《小学科学低段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研究》区域研讨会在我们学校隆重举行。(°u°)​ 」

今天我的身份比较多,既是此次活动的参培人员,也是这个课题的参研人员,还是这场活动的后勤人员。(≧∇≦)/

作为一名参培教师,感觉今天又是信息量挤爆大脑内存条的一天。首先吴川蓉老师分享了整个课题研究的背景。让我很佩服几位主研老师的前瞻思维。他们先是看到了小学科学低段测评领域的空白,她们更敢为人先,去做区域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吴老师对做整个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和磨练都简短带过,但是从今天整个活动里面分享出来的干货,完全能感受到每一位参与研究老师工作是多么扎实和严谨。还有一点就是从吴老师的分享里了解到了,一个课题,从建立到后期成果的呈现,需要经历哪些必要的过程。因为每年都要求有微主题研修和小课题的上报,我真的好头痛这两样不得不做的任务。π_π

主要是自己没有一个想主动探究的方向,也不知道拿到一个科研问题从何处入手。今天之后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丁点儿曙光。

再来就是严茜老师带来的分享《文献综述》。太厉害了,从她能查遍国内外相关文献到详细解读再在今天做到那么精细的分享。我实在是佩服得不行。也学到了科研问题一定需要理论支撑,而这些理论还需要去解读。

接下来就是杨艳老师的分享《测评好处多》,我只想说——说得对!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٩(๑^o^๑)۶

朱羽老师带来的《测评这样做》就简直是伸手党的福音了!手把手教学,还附赠题库。当然是要测评继续走起来咯~~。印象最深的就是课中测评时问题串,语言非常简练,信息传达非常到位,教学效果非常好。太喜欢这样的风格了!一定要学到。

而作为参研人员呢,感想今天都讲到了。就把文稿丢附件里吧。

作为后勤人员呢,不得不再次感谢团队的力量。我们组的老师真的不是一般的团结和给力。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及时补位,保证这场活动顺顺利利的完成。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今天的功臣!今天杨艳老师和我都有分享任务,后勤就更依靠晓翠和彩虹还有我们的科学兼职老师周倩琳。要是没有她们的支持,我是真的搞不定这么多事情。突然就印证了好久之前写下的一句话:“我们科学组谁没在都能继续转,但是没有团队却是谁也撑不起来。”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组该搞个团建了。那就下周吧!



附件:

《测评,教学里的一剂良药》文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来到成都市沙河源小学,今天我将作为一位课后测评的参与者与大家分享我做课后测评的一些感悟。

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课后测评就像一剂药——用时少,疗效好!

我要分享的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的课后测评。

我的测评是这样来做的:

1.选题:测评的题目直接选取的是小学科学教学网配套PPT后面自带的课后题。题量是3道。

2.抽样:就在我的教学班级里随机选取5名学生。

3.测评:对选中的学生进行访谈式测评,并做相应的记录。

4.耗时:完成一次测评一般也就5分钟。

从这里看出,做一次课后测评真的简单。所以这一课的测评我前后一共做了3次。为什么要做3次呢,我就要说一说“疗效”了。每次测评完之后,测评的结果都会反映出一些我在教学上的不足与可改进的方向。

比如这道:判断:枫树的树叶在秋天从绿色变成了红色,所以他不是植物。

测出了什么呢?第一,孩子听不懂题;第二,我的学生不知道枫树叶。

测完后才反应过来枫树叶是在第三课《观察叶》里才出现的。出现在这里确实不合适。本来还想考虑作为单元测评或者期末测评的题目。到现在,我一单元基本上上完了,觉得这道题还得再修改修改。原因就是,我的学生身边没有枫树,没有观察过枫树叶。反而,香樟,梧桐,银杏这些树离他们更近,他们观察得更多。是不是把枫叶替换成这些熟悉的叶会更有意义。

我的课后测评题里还有这样一道题目:指认下面6幅图中的植物

这是在第二次测评的时候,他们当时的答案又惊到我了,我的学生认为胡萝卜不是植物。他们的理由都很统一:“胡萝卜是蔬菜啊!”我才知道这个时候的一年级孩子很多都认为蔬菜不是植物,在他们的意识里植物与蔬菜之间没交集。可能他们确实没有见过长在地里的各类蔬菜,缺少生活经验。

这个测评结果,让我意识到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们去体验种植植物的活动。这个种植活动,到本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作用体现尤为明显。因为有之前的种植经验,学生很容易理解什么叫“植物是活着的理由”,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植物会长。只要老师一追问“那植物是怎么长的?”他们的答案就更丰富了:(根长多了、长长了。茎会长粗、长高;叶会长多,长大……)比我们活动手册上总结的更细致。要知道在刚上科学课时:他们还根茎不分,只会把根叫做须须,茎叫作竿子。甚至,还有意外之喜,有一个孩子提到了“会死亡”,原因是什么呢,是她妈妈把她种的蒜苗拔了,拿去炒了回锅肉。突然就觉得这几根蒜苗生得值得,死得也值得。本来我还担心这堂课学生兴致不高,但却是这节课无意间将课堂还给了孩子,老师讲的部分反而变少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更成了我们以后推广种植活动的底气。可见,测评的“药效”,持续时间还挺长。

最后,我想说,做测评,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刚刚接到一年级,对学情不了解。但是,在每一次测评之后我都更了解了一点我的学生们,第一次,我知道他们不认识枫树叶。第二次,还知道了他们原来不知道蔬菜是植物。

也正是因为做了测评,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后,我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与教法。如果我不经历这个过程,我可能不会因为一道枫叶的题去考虑枫叶在教材内什么时候出现,不会去考虑去解读教参,单元备课,去考虑叶的教具是选择枫叶、梧桐叶、还是银杏和香樟。也不会去和学生讨论蔬菜是不是植物,还大张旗鼓地让家长跟着去种大蒜种绿豆。更不会去考虑学完这个单元,我的学生在学前和学后到底有了怎么样的能力提升。

可以说,测评就是把我们平时的工作串联了起来,形成一个教学闭环。还进行了加速。像催化剂一样,加快了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化学反应。更快的凸显问题,更快的去寻求解法,更快的起到作用。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30小学科学规培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