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568)雷台汉墓


文/石岩磊

      人们习惯地称我国的旅游标志为“马踏飞燕”,其实这并非它的“大名”。

    1969年10月,甘肃省武威县新鲜公社的村民响应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开始四处挖掘防空洞,他们首先将目光锁定在村头的“雷祖观”。它是用来祭祀雷神的道观,其下面高10米的土台因此得名“雷台”。社员们很快便在雷台下挖出一座古墓,发现了大量铜马、铜车,他们兴奋地将这些战利品堆到村子里的库房中,准备当废品卖掉,并相约保守秘密。

      可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县文物工作人员赶紧前去劝阻,这才保住了这批珍贵的文物。经过追缴和继续发掘,共获得231件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器物。其中有一套完整的铜车马仪仗队,考古专家通过它们身上的铭文确定,这是一座东汉末期的将军墓,而里面的一尊铜奔马像格外引人注目。

    它是一匹三足腾空的骏马,其高34.5厘米、长40.5厘米,马首高昂,双耳耸立,身躯浑圆,马尾翘天,风驰电掣般奔驰。其右后脚下是只回首飞燕,它满脸的惊愕表情,似是在问飞马:“你怎么追上我的?”铜奔马的造型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其很快便被甘肃博物馆相中。1971年郭沫若见到奔马铜像时赞不绝口,称其为“马踏飞燕”,由此广为人知。

    但到了1983年,专家普遍认为,这匹马并非普通的马匹,而是传说中的“神马”,亦称“天马”,它脚下的飞鸟也不是燕子,应为神话中的“龙雀”,所以最后这个青铜器被定名为“马超龙雀”。可“马踏飞燕”之名早已深入人心,很少有人提及它的学名,但这没有影响人们前往其出土地一探究竟的热情。

    雷台汉墓位于现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境内,处在“雷祖观”下方。分为墓道、墓门、前室、两侧耳室、中室、右耳室以及后室,目前里面基本上是空空如也,实物都已被转移至博物馆,但仍有两处看点。一是内部从上到下的汉砖,它们中间没有任何粘合剂,完全是严丝合缝地堆砌而成,且经过测定其强度超过现在红砖的30%,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造出如此坚硬的古砖着实叫人匪夷所思。

    二是墓中的汉井,其足有十多米深,据说30年前里面还有井水,现在下面堆满游人扔下的钱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传井下的钱会被放大,有“见钱眼开”的吉祥寓意,古井也因此神乎其神起来。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认定钱能变大的原因是源于空气透镜作用和视觉误差。

    真相虽大白于天下,可游人仍不断地往井里投钱,大概是要将发财梦寄希望于千年汉墓之中吧。梦可梦非常梦,我们不正是活在梦想的虚幻之中吗?人们并非不相信科学,可现实过于冰冷,有时缥缈的希冀可以抚慰碰壁的心灵,一丝期盼便能化作继续坚守下去的最后倚靠,往往是心如行空天马,身似被踏飞燕,在凡尘俗世中倔强地摸爬滚打,把扑朔迷离的远方书写成优美的诗行。

    2022.1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游天下(568)雷台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