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真的能读完吗?

01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陈寅恪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老了以后,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02

我上初中时很奇怪,别的同学都在传看琼瑶、金庸的小说,痴迷得不得了。记得我妹妹每天晚上趁爸妈睡觉以后,打起手电在被窝里看《一帘幽梦》。

而我却偏偏喜欢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甚至对侦探片电影也爱屋及乌,像《东方列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人证》等等,至今记忆犹新。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

其实,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团,其中有层出不穷、扑朔迷离的大小案件;如果对这些谜团没有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便索然无味了。

03

怀着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就会通过不断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那么面对堆案盈几的书海,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

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这样来看中国古书,就有了头绪。首先是古代读书人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

最近重读《诗经》也有了一些感悟,很多古代伟大诗人、作家的诗歌、小说里那些传唱千古的诗句和著名典故大多来源于《诗经》。当我重新翻看《红楼梦》时,发现包括宝玉、黛玉、宝钗,还有其他女孩子们做出的诗,大多都能在《诗经》中找到出处。既帮助我理解诗句的内涵,更有助于我欣赏这些优美的诗篇,沉浸在诗句营造的或妩媚或凄婉,或欢快或忧郁的意境中。

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真的能读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