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痛苦,不要麻木的农村妇女刘小样,现在怎么样

看了《人物》专访——平原上的娜拉,知道了刘小样,一个半辈子待在关中农村,只上到初二,却极度敏感,极度诗意的女人。

2002年3月23日,人们在《半边天》节目里看到一袭红衣的她,向主持人说道“人人都认为农民,特别是女人不需要有思想,她就做饭,她就洗衣服,她就看孩子,她就做家务,她就干地里活。然后她就去逛逛,她就这些,你说这些要有什么思想,她不需要有思想”刘小样咬咬牙,“我不接受这个。”“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困住她的,在这片关中平原几千年来的惯性,她要侍奉公婆,养育孩子,过于敏感的心让她承受不了被人看作异类,所以她不能出去。她超强的自尊心,拒绝了当地官员给她的帮助。虽然在节目里她说自己“走不出去”,但她还是尝试走出去,她迈出的第一步是去别人的地里干活,找到“上班”的感觉。2005年,去北京参加完《半边天》十周年晚会,她不再满足于去别人的地里干活,2006年,她凭借会说普通话应聘成为商场售货员,这是她在快40岁时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她很喜欢这份工作,然而2年后商场倒闭了。当时一起在柜台工作的一位同事,让她去贵州帮忙,她去了半个月,感觉事事都不适应,就又回到了县城,找了一份生活老师的工作。然后内心一股“想冲破有些东西,想突破一些东西,想突围出去”的力量又推着她出走,这次她远行到江苏,找了份食堂帮厨的工作,真实的打工生活,比她在家想象的粗粝得多。她再一次感到了不快乐,家人劝她回来,短暂的僵持后,她决定从昆山去离家更近的西安。

她的丈夫说“她就说她要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她要走出去。但是话又说回来,俺都不知道她真的到底具体想干什么……她自己一个人走出去,江苏也好,贵阳也好,都是很短时间她就回来了,待不住”

现实与内心世界的对抗,一度把刘小样逼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她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始终“想入非非”的。她深觉自己失败,以往的不甘心,深深转化成对自己的失望和否定。

在进退两难的中间时刻,婆婆病倒了。刘小样主动提出,回家照顾婆婆的晚年。2016年前后,她回到平原上的老屋,此后再未出走或“治病”。

现在的她,在小院里种了各式各样的花和竹子,她说以后小花园给她多少,她就接受多少。

这算不算是个悲剧?刘小样说“我没觉得这是个悲剧,我这样的人,也许很多,只是咱不知道。即便发生在别人身上,也不能说是悲剧。我不会报以同情,怜悯或者怎么回事,我可能就是欣赏。”刘小样觉得,最多用“悲壮”来形容。

“我觉得就是个悲壮的东西,悲壮的东西,它本身就有美在里头呢。”

原文链接https://news.ifeng.com/c/86YL4fwhbbO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愿痛苦,不要麻木的农村妇女刘小样,现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