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粉丝私聊我,说我平常写的那些漫评挺有趣的,但是看番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背后的东西。她如此跟我描述看番时的体验:「我看动漫的时候就只看剧情舔小哥哥啊」。
我粉丝少,女粉更少,像这样人美声甜加了 QQ 还主动私聊我的萌妹子可能就独一份,我自然要好好回应她的反馈。
然后我说:你等我半分钟,我开启一下杠精模式。
半分钟后我回复她:「那如果我写一份剧情梗概给你,然后再帮你找一堆同人美图,你是不是就没必要看番了?」
「当然不是!」
「哈?这里面不是既有剧情又有小哥哥吗?」
在几秒钟的沉默之后......
「大大你这杠的还真有几分道理无法反驳...所以说,看动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啥?」
这个故事虽然有虚构改编的成分(失真的部分主要是因为笔力不济未能表现出小姐姐的可爱),但也暴露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对他们欣赏文艺作品时的思想活动是不自知的。
以刚刚那位小姐姐的观点为例,她根本没有注意到,正是因为合理的叙事结构,她才能看得下去她所关注的剧情;同样的,是因为在画面呈现中进行了刻意的设计,才炼成了一个帅气可舔的角色形象。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叙事节奏、演出、作画等部分,她虽然自以为没有关注,但是这些东西无疑也是影响她观影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
那要怎样得知我们在看动画时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心路历程,从而达到了最终的心理状态呢?这就要求我们对作品所能够表达的东西进行深层次的分类剖析。虽然说是所谓的「深层次」,但是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会很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堂初中信息课的内容。
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 2013 年芝加哥 Anime Central 漫展上,三位资深动画爱好者在讲座中给出的框架,这个框架简洁明快地阐释了一个基本原理:故事(Story)通过叙事(Storytelling)最终到达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理解自己欣赏动画的心路历程中最重要的纲领。
注:这个纲领的通俗版本在五个自然段之后的一行粗体字,如果不想看思考过程可以选择跳过。
这里出现了两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故事和叙事。首先说一下啥是故事。上面引用这个讲座由于其性质所限,聊到的「故事」比文学中的定义宽一点,大约相当于人物、事件、环境、思想内核的总和。总而言之,是动画所呈现出的一切信息。当然,把概念放宽到这里,再叫它「故事」就不太合适了,我们不妨暂且直接用「信息」指代它。
再说叙事。讲座里关于叙事是啥,又给出了一幅图——
这里列举了叙事中的五个部分,后面还跟了个 etc. 表示还没列完,这么看来「叙事」是个包含很多东西的复杂部分。但别急,我们看看这五个部分都有什么共性。
这五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音乐(Music)、设定(Design)、作画(Animation)、演出(Acting)、音效(Sound effects)。音乐和音效负责烘托气氛;设定决定了动画中所使用的各种颜色的定规,以及这一季你老婆们的脸;作画和演出不太容易理解,加起来基本上是「画面呈现」的意思,你看到的画面上的任何动作和镜头语言都是这俩......这几个部分加上依托于他们的「叙事诡计」、「人物塑造技巧」等设计,就是动画叙事的全部了。正如叙事的英文 Storytelling 所示的那样,这些加起来就是「讲故事」的部分,是传达信息的载体。
现在我们终于能够知道,那帮美国死宅说的又是「故事」又是「叙事」的绕来绕去的句子,到底是什么鬼了——
就是初中信息老师第一节课就强调过的「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的意思!
(划重点,真的要考)
看动画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啥?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得到确定的回答了。
当我们为《CLANNAD》中父女二人打开心结而泪目的时候,也会回想起画面中明暗正好的夕阳和那首《願いが叶う場所II》;当我们为《秒速五厘米》中命运的错过而叹惋时,也会不禁感叹插画般的背景带给我们的唯美体验;当我们被《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鼓舞,准备重拾青春的时候,也会迷醉于那失真的灵动线条所创造出来的,亦真亦幻的世界......我们既是在看故事情节,又是在看叙事手法;我们既是在解读信息,也是在享受音画呈现本身带来的体验。
就此,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但是总会有人追问「问题本身」的意义。
是啊,为什么要吃饱了撑的一般,思考「欣赏动画的过程」呢?难道不认真地、消遣式地看动画,就不能获得快乐吗?
要我说,可能就是因为「贪婪」吧。
因为对作品的贪婪,我不想如盲人摸象般仅仅看到某个部分;因为对知识的贪婪,我要搜刮动画作品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对自我控制的贪婪,我希望将自己的每一份情感,都尽力纳入逻辑分析的框架。
若你为激烈的打斗而大呼过瘾,你将获得原画师给的幸福;若你被作品中的情感打动,你将获得剧作家给的财富;若你两者都能摘得,你将得到作品的全部。
来吧,让你我一起,摘下自己心目中那部神作的,最闪耀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