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也不是家乡

回到老家已经大半年了,本来以为自己已经适应的很好了。可是出门一趟就暴露了自己“异乡人”的身份。

昨天去参加事业单位面试资格审核,从上午八点出门到下午三点才回到家。首先路线不熟悉,对于审核的地方叫下陆,但是有两个下陆,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老地方的人都知道两个的区别,百度地图上也没有搜出来地方只搜到了政府。幸好我提前问了一下本地人是在新下陆政府七楼,可以乘坐七号车到那里。因为先要坐汽车到市里,于是坐车的时候我就对人家说我要到七号车的地方下车。于是售票员让我在市里中商百货下车,我下车之后就开始在哪里等。百度地图也可以搜出来路线了,我就很安静的等着,以为那个地方就是等车的地方。等了好久,我看坐公交都要一个小时想着等我到估计人家都下班了,于是只有滴滴打车了。等到后来滴滴打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要走一下才能到搭车的地方。

所以如果不是提前问了一下本地人我要审核的地方的地址,估计都找不到地方。审核过程很快因为资料都准备齐全了。在那里审核的时候恰好碰到从市里过啦的人,和人家聊了一下,然后赶紧请教人家怎么回去。因为人家要去别的地方,所以她就教了我路线,先坐什么公交,在哪儿下车,再坐几路公交怎么转车。

于是我就准备回去了,想着这一次可以把路线弄熟了,下次就有经验了。事实证明我真的是想多了。

走到政府对面的公交站,等到了六路车,恰好百度地图了一下,发现六路直接到新街口,喜出望外,心里还想着这条路还好点不用转车,估计人家本地人也不熟悉这条线,只不过有一个多小时。在公交车上的时间真的太漫长了,停车停车停车开车开车开车,不断停车开车等到到了新街口就吐了,下车发现到了市里的新街口,而不是地级市的新街口,少打了几个字没想到离家越来越远。悔不当初,没有听人家的话,也没有直接打车回去。

出门一趟发现自己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发现都没有了归属感。并且在外面,还养成了出门打车的不用担心路线的坏习惯。因为每次都会想着对这个地方不熟没关系,因为不是家乡。回到家乡发现自己对家乡也不熟悉,也只是一个“异乡人,根本就没有适应家乡。出门永远都是地图导航,在外面是这样,在家乡仍然是这样。后面没有吐了,歇息了一下就放弃无谓的挣扎了,直接打车到汽车站回来了。

虽然晕车,车上一个老人家一直用方言让我帮她记一下数字看信息帮忙说过她家里人听。由于老人家反应慢,又不懂,十几分钟之后才弄好。又用方言对我说:幸好碰上你了,一百个谢谢你。可能唯一比较熟悉的证明我是本地人的只有方言了吧。我用方言说了一下不客气,我晕车就闭目不动了,期间老人上下座位看她的东西,没有扶手就从我身上抓过去也是很烦躁,回来才发现一条红痕。

不过幸好没过多久我就到家下车了。不过感觉自己坐一次就伤一次的感觉,所以晚上很早就睡了。只能用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只希望下次面试不要这么波折了吧,如果考不上我也不执着了,不考了。

顺道附上感悟,连小小的蝴蝶都要经历破茧的痛苦,何况我们生而为人,注定是要经历什么的

by the way,我怕毛毛虫,蝴蝶都是毛毛虫变的,所以我硬着头皮拍了蝴蝶的照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也不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