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纪念“世界电信日”,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 世界电信日一般指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电信是指利用电话、传真、电报、无线电设备和互联网络等手段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20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电子时代。在信息社会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电信行业提供了更为先进、便捷的手段,从而淘汰了以往落后的电信手段,走进了“国际互联网”,实现了“网上传递信息”。这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性大飞跃。然而,让人们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是电信行业的信息传递所产生的电磁污染,目前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防止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1. 关于“世界电信日”

世界电信日的由来: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69年的第24届会议决定,把ITU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 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所确定的电信日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培养年轻一代对电信的兴趣。1973年国际电信联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一个主题。我国每年举行各种纪念电信日的活动。为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知识,明确电信作为信息工业,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有益于环境的作用;同时警示电信行业中的“射频”和“微波”发射源,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的污染危害。

电磁污染问题:电磁污染已引起许多国家人们的极大关注,被世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一大环境公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型污染源。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体中都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他们在电磁辐射作用下,极性分子发生重新排列,非极性分子可被磁化。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极快,使这种分子重排和极化方向变化发生快速碰撞而产生大量的热,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破坏人体的热平衡,对人体产生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危害越大。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微波对人体作用最强,热效应大,对机体的危害还具有积累性,使伤害不易恢复。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及生殖遗传系统都会产生危害。

2. 防治电磁污染,构建绿色家园

构建绿色家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防止电磁污染。“家园”可以理解为主体的“小环境”和“大环境”。“家”,作为小环境,可以用“居室环境”来定位;“园”作为大环境,可以用“楼宇社区”、“村落乡镇”来界定。用绿色家园来表述人类生活环境是既舒适、又健康,而不受各种污染危害的家园。对于电磁辐射的信号发射和接收,它是“人类家园”的“朋友”,没有电磁辐射,就没有无线电通信。如果没有当代的电信服务,您就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互连网……。可以想见,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生活空间。然而它又可能带来电磁辐射污染,这就需要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措施是多而方面的。1)电磁辐射检测,要重视居室及办公室的室内检测。特别是在居住区附近有高压线、电信部门的发射台的居室,要有电磁辐射污染保护意识,必须对室内进行电磁辐射检测。从而做出安全评价,让您:身住家园,有电磁波带给您的欢乐和无电磁辐射污染的安全感。2)加强管理,尽快制定“电磁污染防治法”。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规范有198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全频段的卫生标准,但未按场所特点细分,对目前居住区内电磁辐射超标的问题无明确监管的法律规定。由于人生活在电磁辐射的“海洋”中,各种频率和体制的发射台,就在我们身边,往往在一个点上,有数种频率的发射功率,“照在”一个人身上,因此要规定“多辐射源”的安全值。对此,业内专家、院士建议,在制定“电磁污染防治法”出台之前,应制定相应的监管和处理办法。3)区域控制、绿化的分级管理,是对居室环境的防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手段。让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等远离居民区和学校。搞好城市、乡村的绿化,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4)注意控制居室和个人免受电磁辐射污染。对于电脑、电视机要有屏蔽保护,对于使用微波电器要带防护眼镜,对手机应注意使用和存放方法的正确选择。

 纪念“5.17”世界电信日: 作为环保之友志愿者,让我们警惕电磁辐射污染,提高自身免受电磁污染危害的意识,特别是使用手机、对讲机等要注意按照规定,符合安全的接听距离,达到安全使用的效果。对此,只要进行电磁辐射检测,报告结果符合标准限值的规定,就可放心使用信息化的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