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惩罚放不下手机的父母



想必大家都已经从网上看到了这个新闻


北京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在山东青岛黄岛区万达公馆对面沙滩走失,随后两姐妹的遗体先后被找到,都因溺水不幸身亡。


双胞胎溺亡的消息,很多人都感到揪心,然而最难过、自责的,当属两个孩子的妈妈。


孩子妈妈回忆:“下午三点左右,发了个朋友圈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


对于这位不幸的妈妈来说,我们不必去过多指责,因为她已经承受很多了。


我们要做的,是反思悲剧本身。


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手机都在夺走大人的关注,不仅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也在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虽然你在我身边,可你的眼里并没有我。”


在手机“大行其道”的当下,这句话便成为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对白。许多父母虽然在陪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忽略了与孩子的亲子互动,人在“陪”而“心”不在。



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存在7大主要问题,其中一项尤为值得关注,就是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


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父母沉迷手机,一时疏忽而导致孩子意外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随便上网搜搜看,类似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 2017年1月3日,在西安打工的肖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到温泉世界玩,肖女士在看管孩子的间隙玩起了手机,不满4岁的儿子却进入了深水池。监控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就在母亲的背后不远处挣扎。可直到孩子彻底沉进水底,母亲还看着手机。

  • 2016年4月,安徽六安的一位妈妈一边带孩子在小区里玩耍一边玩手机,全然没有注意到孩子走到了一辆正在等人的汽车的右前方(司机的视觉盲区)。司机等到人后没有看到孩子便发动了车子,结果,孩子被碾压致死。

  • 2015 年 8 月 2 日,浙江金华东阳一个 3 岁的女孩吃过晚饭后在家玩耍,原本照看孩子的爸爸只顾着玩手机,直到奶奶洗完碗找孙女,才发现孩子不知何时从 3 楼窗台摔下,颅骨多处粉碎性骨折、颅内出血重伤。

  • 2014年9月24日中午,深圳宝安区一位年轻妈妈只顾在房间玩手机,却没注意到一岁两个月大的女儿独自跑到厕所玩水,结果意外栽进水桶溺亡。

……

一幢幢,一件件,无不令人痛心!

面对这些意外事故,我们可以责怪游玩场所看护人员的失职,商场安全措施的不完善,相关单位的缺乏管理......

但,纵使有再多的外因,其根本致命原因只有一个:家长对孩子疏忽不可推卸

英国的一家慈善机构儿童事故预防信(CAPT)调研数据显示,有 24% 的受访家长都承认,曾有过因为自己玩手机,而导致孩子险些遇险的经历。

要知道,意外往往来自一瞬间。玩手机一时爽快,出事故追悔半生。

我还见过一些家长,带孩子出门,既放不下手机,又担心孩子走丢,索性用绳子,一头连着自己一头连着孩子,我不禁想问一句:您是在遛狗吗?



而且这种儿童安全绳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 2018年4月15日,深圳地铁一对年轻夫妇为了省心,用儿童安全绳将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捆绑”在一起。结果,在站台乘车时,两个孩子被站台门、列车车门隔开,一个孩子上了车,另一个却还在站台!


还有一些父母,在家中叫孩子写作业,叫三遍孩子不听,上去就开始骂小孩了,动手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叫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在做什么呢?刷朋友圈、打游戏、看电视剧忙的不亦乐乎。


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不用怀疑,一个小小年纪就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小孩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被手机绑架了的父母。


但是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孩子的心理极其敏感脆弱,当家长反复、长期地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感到内心孤独的孩子也会“继承”家长的冷漠,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会通过刻意大喊大叫、搞破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无效陪伴除了会让孩子内心失落,还在无形中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当家长减少了和孩子的游戏、交流时间时,孩子也会从电子产品中寻找陪伴和“安慰”,导致孩子从小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小孩模仿能力强,对父母玩手机甚至沉迷手机不理会亲人的行为会进行有意无意的模仿,这样的行为则进一步加深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希望她的这本书可以帮助为人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的你放下手机,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扫码收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正在惩罚放不下手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