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读此书的缘由,今年会遇到很多跌宕起伏的事情,为了更好的应对,决定多读心理学书,好好反思调整自己,更好的应对各种事情的冲击。
正文:
每个人都有支配欲望,都渴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爱人身上,支配者是主动地强加,而被支配者则是委婉地强加。我们都不容易看到并尊重恋人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执着于自己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孤独,并且越爱越孤独。
第一章:自恋与幻觉
我们每个人都很自恋,而这种自恋最核心的一点是认为我们可以控制一切。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就会越强,而这种控制感被破坏之后,他的反应会十分强烈。
每当地震发生,我们通常以为人们是由于受伤,亲人遇难和财产损失而十分痛苦,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控制感遭到破坏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他们过去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乃至周围的世界,而地震将他们控制感破坏,让他们一下从“我能控制一切”的强大感迅速转向“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助感。
控制感的另一个常见表现就是“路怒族”。有人一开车脾气就很大,因为很少有像车这样的物品,既强大,灵活,又听话,它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行动能力,而且几乎听命于你。但这个幻觉很容易被打破,堵车,道路状况不好,有人抢道时都会打破“我能控制一切”这种幻想,而路怒族们严重沉浸在这种幻想中,一旦打破就很容易发展出暴力行为。
曾经以为每个人都会试图忘记苦难而牢记幸福。读了这书才发现,人都会恋念自己曾经的苦难。因为,曾经在与苦难对抗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对抗苦难的武器。但一旦苦难没有,这些武器就会显得没有必要。细细观察,我会发现我们很容易爱上自己的这些武器,因而去不断寻找苦难,进而发挥这些武器的作用。书中举了个例子,自己父亲是酒鬼,经常家暴,自己后来找的男朋友都是像父亲一样爱酗酒,暴力。这是因为她爱上了自己对抗父亲的那个武器,而父亲走后,为了继续使用那些武器,便会去寻找类似的人。
自恋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有一种幻想,这种幻想在父母教育上经常可以看见。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我先付出我认为很好的东西给你,但同时我内心想要你按我的想法去做,如果你不按我的来,我就会对你发出否定和威胁的信息,逼迫你按我的来。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我不求回报,我愿意这么做。”但是,如果深入发掘,就会发现,这句话是虚伪的,其实每个人都在渴望回报。渴望回报本来就没什么错,毕竟付出和回报的循环是人际关系不断深入的动力,关键是,付出者限定了对方回报的方式,你必须按我的要求来回报,其他回报我什么都不要,这一点是造成问题发生的关键。我们所谓有的父母民主,有的父母死板,说的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回报的渴望程度。有的父母既不刻意要求孩子听话,对孩子要做什么也没有刻意的期望,这样的孩子会觉得和父母相处没什么压力。
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屈从于别人的压力,但这其实是逃避责任。这里也藏着一个微妙的自恋幻觉游戏:我听从了你,因此你要为我的一切负责,所有的错都怪你,我没有什么错。
无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身上,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并彻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
第二章:依赖与支配
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懂得的最好方式去对待他。但我们要明白,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自动以你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付出。因为,一旦这么做,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他就沦为一个工具,一个满足你梦想的对象。
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逻辑上,并且,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只是一套逻辑。我们会自动认为,越危险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执着在这一套逻辑上,只有这样才能拯救自己。
我们国家普遍将听话视为孩子的一大优点,便不难理解父母在对待孩子时是这样的逻辑:我对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坏孩子。而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发展出这样的逻辑:我这么无助,你必须帮我解决一切问题,否则你就是坏父母。如果父母特别执着于控制欲,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就会特别执着于依赖。因为孩子潜意识会认为,依赖是好的,会促进关系的亲密;独立是坏的,会导致关系疏远。
与依赖像对立的一点就是支配。支配者在表达支配欲望时,他们会使用“我是为你好”这个借口。他们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为对方好,但对自己习惯性的否定对方意识缺乏认识。支配者的逻辑是,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我会收回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支配者在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通常是颠倒的,他们的父母不仅不会照料孩子,反而要孩子来照料自己。此外,他们的童年,通常与妈妈有严重的分离,因此他们及其惧怕分离,恋人的任何独立意识都会令他们担心分类,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打压恋人的独立意识,去支配他们。
第三章:要挟与善良
把一个好苹果和坏苹果放在一起,好苹果也会变成坏苹果。父母们经常使用这个要挟方法,但他们却意识不到。所谓要挟就是,如果你在事情A上面不听我的,那么我就剥夺你在事情B上的好处。本来就是事情A有问题,通过要挟,事情A像坏苹果一样不断扩大,最终事情C,事情D,事情F都变成了坏苹果。这样发展下去,孩子最终会形成一个糟糕的心理机制:他一看到一个小问题产生,立即担心一个很大的恶果出现,于是对这个小问题非常恐惧。
对待坏苹果,你可以想办法让他恢复,也可以接受他就是事实,以及很难改变。但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坏苹果看成一个独立的事情,而不是把它和其他事情搅在一起,否则其他事情也会变成坏苹果。
这一章还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直不明白,善良为什么会遭受恶报。现在知道了,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有包容力的强大,但日常所见的善良时绵阳一般的软弱和顺从。假若你具备这样的善良,那么,别人心中的内在模式(父母和孩子的模式),很容易将你默认为是孩子,而他是父母,由于国内父母支配欲大多很强,就很容易对你支配,欺负你。
结语: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结束权力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