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如何熬一付合格、效果又好的中药呢

以前的中医被称为郎中,大多数都是看病、拿药、煎药一人搞定。然而现在的状况是随着分科的逐渐细化,中医师开方,中药师拿药,而最重要的煎药过程,现在大部分情况是患者自己操作。中药是中医医师治疗疾病的“武器”,中医师用尽心思打造的这副“武器”,交到了患者手中,能否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呢?熬药的技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临床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很多患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熬药,甚至是第一次吃中药。所以他对怎么熬中药,根本就没有概念。医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临床情临床工作又非常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很细致的交代患者怎么样去熬中药。医生没有交代好怎么熬中药?患者看医生临床工作太忙又不敢问。 这个时候中医师虽然开的方很好,但却被患者熬成“糊涂粥”,在熬药的时候要么熬糊或者熬的水非常多,这是临床中经常碰到的情况。这是人之常情嘛!谁第一次做事情就能做得那么好呢?患者毕竟不是中医师,也不是中药专业的呀。其实啊,我偷偷告诉大家,很多中医师也熬不出合格的中药!

现在很多药店和医院都有代煎服务,药房抓完药以后。把所有的药拆包放在一起,有时候7天甚至14天的药也放到一起放在大锅里面一起煎熬。一般的2~3个小时就可以取到煎好的药液。一般情况下呢,每天吃两包,早晚各一包。煎好的药液取回家放到冰箱里随时服用,非常方便。但是因为熬药有很多细节,药房由于人力有限,常常也无法做到非常细致。这种大规模的标准化的大锅熬药虽然方便,但是因为储存时间长往往会出现药品失效,药品过期的情况,有时候会对药效产生影响。所以实在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可以使用煎药机煎药。如果有条件自己能够操作,中药最好还是自己熬。而且如果是自己的家人生病,自己亲自熬药的过程也是饱含了关爱之情,生病的人因为得到关爱,那些因为生病而产生的焦虑心情也会有所缓解。所以,药还是自己熬比较好,熬中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学问,看看如何熬药,服药效果才更好。


一、熬药的方法

1、浸泡:先将医生开的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在处方上标明先煎或者后下的药无须浸泡。

2、头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10~40分钟(沸腾后,开始计时),启锅滤汁。后下药无须浸泡,医生一般会注明“后下几分钟”,如果没有注明的话,则在头煎的最后几分钟放下锅。

3、二煎:在头煎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与头煎同样的时间,然后启锅滤汁。

4、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装入玻璃内胆的保温瓶,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存放,喝的时候。加热服用,每日分2~3次喝完。

二、熬药的器皿

熬药用陶瓷器皿,陶瓷器皿属土,土生万物,用陶瓷煎药有促进生机的作用。煎药应避免接触金属器物。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器皿往往能改变草木药物的性质,而且金属有肃杀之气,会对一些疾病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是新买的陶器罐子,建议先用淘米水煮一次,一方面去污垢,另一方面也更耐用。但是有些患者说我们实在没有陶瓷的器皿,如果说非要用金属器皿的话,我建议用不锈钢的,尽量避免使用铁锅煎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药店的都有销售自动煎药的中药壶,也是用陶瓷壶身,煎药过程设计合理,价格便宜也可以,不但可以煎药。还可以炖煮食物。也是不错的煎药器皿选择。

三、熬药的水量

每次熬药的水量并是不固定死的,因为药材的分量每次并不一样,而且每一种药材吸水量也各有不同。比如花叶类药,往往一大包,需要多放些水才行,而种子类、根茎类、矿物类中药则用水较少。水量由我们自己根据药物的不同灵活控制,只要保证两次滤出的药汁共有500~600毫升(约一矿泉水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边熬边加水。

四、特殊用药的减药方法

1、先煎药  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是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需要提前单煎,然后再与其他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来。一般来说,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如果一副药中还有几个先煎的药,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必过于细致,这样可以减少煎药的工作量。

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黄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这时候会煎出很多泡沫,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然后放入其他药物。附子也要先煎,煎的过程中呢,可以舀一勺尝一尝药的味道,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

2、后下药  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多含有植物精油类物质,久煮发热精油容易挥发,失去药效。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黄,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

3、贵重药:另煎  需要另煎的药: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煎出的药汁吸附到其他药物之上,降低了本身药物的作用,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另煎药液跟其他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

4、包煎药物 需要包煎的药: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黄、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菟丝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其它药一同浸泡。

5、粉剂:冲服  需要冲服的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黄、冰片等。

6、烊化类药物 需要烊兑的药物多是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有的药物也可以用黄酒隔水蒸,比如阿胶用黄酒烊化,就能够避免阿胶因为过于寒凉产生腹泻的问题。

五、熬药的时长

熬药的时间,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治疗虚损性疾病,特别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控制熬药的时长非常重要,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这个时候再加水再熬也是于事无补,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

六、煎药的次数

   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有一些药是皮肤科的内服药,可以第3次煎药拿来外洗。

七、服药的时间

   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这也是我不提倡用煎药机煎药的原因。感冒解表类的中药,比较适合餐前服,而滋补而滋补类的中药,因为比较滋腻,比较适合餐后服。治疗胃病的药物,可以餐前也可以餐后服,可以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遵循医生的医嘱服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