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都有这三个作业习惯(转发)

名师成长大讲堂 2022-09-16 17:12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作者沈磊


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老师都希望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家长都希望孩子的作业效率高。

那么,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都有哪些作业习惯呢?

今天,我来为你揭秘。

一、关于作业的典型误区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三种关于作业的错误认知:

1.赶完家庭作业,好写课外作业

课内作业是根本,课外作业是补充。课内作业是老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反馈性练习。可是学生和家长似乎总觉得赶快把课内作业做完,多写点课外作业才能提升学业成绩。这就是“起跑线”思维。

2.写完作业,才开始读背默

作业的类型根据其功能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都很重要。事实上,读背默的作业是纸面作业的基础。写完作业再进行背默,知识巩固的效果会打折扣。

3.作业与预习、复习等学习过程分开

作业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总被单拎出来对待。其实,认真完成作业就包括了有效预习、当日复习的过程。只有放在学习的系统中考虑和对待作业,才能更好的通过作业提升学习效果。

二、分享三个做作业的好习惯

我首先要强调:任何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的时间、耐心和刻意练习,所以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韧劲。

因为作业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且需要合力的话题,所以下面我用“我们”来作主语,既是老师需要做的,也是家长可以做的。

1  做作业前,先排序

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记录作业,但同学们基本是以语数外等学科顺序记录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是不是按这个顺序进行的:

◎喜欢的学科先做,有畏难情绪的学科往后拖。

◎笔头的作业先做,口头的作业成了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

◎文、理科不知道交错进行,常常同类型作业一起做,用脑不够科学。

想要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提升效果,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进行排序,然后按照自己制定计划和顺序进行。

作业排序可以结合学科自信、知识掌握情况(含识记、理解、运用等层面)、熟练程度、方法交差、劳逸结合五个维度展开。

给作业内容编好序号,确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计划用时、完成打卡。

起始阶段,我们还可以与孩子沟通为什么这么排序,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们引导学生对作业有掌控感,从而承担起完成作业的责任。

2  做作业中,坚持时间管理

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特别容易拖拉、磨蹭。这很正常,与注意力、精力、能力和支持力等因素有关。

想要更高效地完成作业,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坚持做好时间管理。

推荐两个时间管理的方法:番茄计时法和限时作业法。

番茄计时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管理方法。20分钟集中注意力的完成作业,5分钟休息,以此为一个时段,三个时段后休息一个大段(15分钟)。

限时作业法更适合整卷练习,在做试卷的过程中更好把握做题的速度和节奏。

如果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完成了作业,那么剩余的时间一定要交给他们自己安排。作为一种奖励,学生才不会产生“刻意磨蹭”。

3  先复习,再关上书本写作业

这个习惯真的很难做到,特别是坚持做到!但是养成这一习惯的学生都成了后劲十足的学霸。

复习三步走:尝试回忆(概念、主题、内容)+打开书核对回忆内容+背默优先。

关书写作业三步走:审题圈画关键词+规范过程思路+检查答案准确性。

先复习,再关上书本写作业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学生在写作业中反馈出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不太懂,从而产生复习巩固、突破认知障碍的需求。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挑战自我的欲望,就看怎么保护和引导。

基于此,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就自然生成了一个环节:补偿性学习,即打开书本和笔记,对照有疑惑的题目进行再思考,仍然解决不了的题目,第二天就去学校和老师或同学一起讨论吧。

还是那句话,好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容易,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更会有发展水平的差异。

如果我们立志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得敢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去训练。

尽力就好,接纳现状,一起加油!

感:10.26晚视频家访,学生家长提出初中学生的适应问题,刚入学两个月,一片忙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作业问题,七科作业,每天要写到很晚。感谢沈磊老师分享的文章,让我可以回复家长一部分的话题。

作为新手班主任,明显觉得只能说一些概念性的话题,比如慢慢引导、慢慢适应,可是具体怎么引导、怎么让学生尽快适应,我真的也是无从着手。只能平时多多用心一些,相信时间的力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都有这三个作业习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