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酷抠族”
《荒野会谈》中在关于当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我们在消费什么这一期内容中,提出了“酷抠族”。
席瑞说:一个新的消费行为“酷抠族”,该省省该花花。
李雪琴说:骑自行车去酒吧,购物之后不买购物袋。
酷抠族指的是面对消费行为,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来获取自身最大的精神满足感。
李松蔚老师说:酷抠族这个行为是为了从其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不买购物袋不在于购物袋的价钱,而在于这个购物袋对于你本身而言是多余的,没有必要存在的价值,对于个人经济而言,贡献不一定大,但是在做的这个过程获得一种成就感和个人掌控感。
月月是一名二胎宝妈,有了二胎之后,家里的经济突然变得好像钱不够用了。
面对“钱从哪来的现实问题,工资收入是有限的,用钱的地方是无限的,最好的方法好就是开源节流。
月月和其丈夫,一改从前花钱大手大脚到花钱记账,他们也成为抠酷族一枚。
此前第一胎孩子所需产品都是全新购买,第二胎宝宝选择用二手产品。
从前参加聚会次次主动买单,到后面能不去的聚会都不参加,身边朋友亲戚都很惊讶。
0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恩格尔系数越高,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酷抠族”追求的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依然占生活重要比例,其他生活支出比例减少,消费行为抑制,消费成就感获得满足。
聚餐AA制,出门乘坐环保交通工具,家务自己做,闲暇时间自己做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酷抠族”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崇者。
过往买买买的消费行为,在“酷抠族”这里变成了,不再一味追求自身物质层面的追求和心理一时的满足,转而希望准求一种长久而自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将理智留存下来的钱财都用来储存起来,作为一个人面对未知危机的最大底气和安全感。
03.“丧心病狂攒钱小组”
在豆瓣有一个“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面众多群体月入过好几个W那种,靠着自律存钱,可以攒一个财务自由的数字,可以购买不止一套的房子。
心理承受能力低的,轻易误入,不然平添焦虑。
我适合酷抠族,该省省该花花。
如果一味地攒钱不能让你变得快乐起来,那一定要适当反思一下。
不论何种消费理念,都要因人而异,不要舍本求末,不要折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喜欢酷抠族仅代表我个人意见。
赚钱,存钱,花钱都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如果压制了花钱,但是存钱的愉悦感又是有限的,并没有将花钱的愉悦感转移到存钱这件事情上面的时候,该花还是得花钱。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花钱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