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日记》No.180:关于“模范作业”的小烦恼

这天娃在上午的网课下课后出来转了一圈,很快就又回到房间里去了。 我有点奇怪,要知道往常上完网课出来,她都要求“休息一会儿”,然后就会一直休息到吃午饭那时候。 我好奇地打探娃在房间里干嘛,答复在做作业。 这可就更奇怪了,以往作业是下午的网课也结束后才开始做的,怎么今天这么早就开始自觉做作业了? 不仅如此,娃还胸有成竹地跟我说,计划上午课后做两门科目的作业,下午课后再做两门,这样全部作业就能在晚饭前完成。 让我吃惊的是,她的确在晚饭前完成了全部作业,并且守着爸爸帮她提交了。 我禁不住暗暗嘀咕,这不就是我之前给她建议的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划么,小家伙一直没采纳,怎么这会儿就照做了?

谜底在当晚睡前的聊天中揭晓——原来头天娃精心地写了一篇字(真的是精心),满以为能得到“模范作业”的嘉奖,没想到老师只是批阅了意见,并没有纳入“模范”之列。 考虑到娃是在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才提交作业,而在此之前,老师已经从先提交的作业中评选出了3份“模范”。 我的理解是,“模范作业”既要考察质量,也要考察效率,因为她作业交得晚,所以自然就没有资格入选了。 没想到,娃真的听进去了。 晚上入睡前,她照例会跟我聊会儿天,我们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娃:今天的“模范作业”是不是都评出来了? 肯定又没有我……

我:嗯,你很想拿个“模范作业”。

娃:我才拿过一次,我想像XXX那样天天都是“模范作业”。

我:哦,你觉得拿“模范作业”挺光荣的。

娃:是呀。

我:那怎么才能拿到“模范作业”呢?

娃(想了一下):他们的字比我写得好。

我:嗯,你觉得字再写好一些就可以拿到“模范作业”。

娃:对呀。

我:那怎么才能把字写得更好呢?

娃(思考了一会儿):我想不出来……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陈老师不是让你们每天练一页《写字课》吗,你看要不要多写一页嘛?

娃(突然哭起来):但是我已经很辛苦了,都要到吃晚饭的时候才能写完作业……

我(沉默,轻抚娃的背)

娃(过了一会儿,停止哭泣):他们应该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写小字了,我们以前都写大字的。

我:嗯,你觉得跟其他同学相比,你在写小字上面落后了很多。

娃:是呀。

我(沉默)

娃:……但是陈老师的要求就是每天写一页。

我:哦,因为陈老师是这么要求的,所以你觉得每天写一页就可以了。

娃:是呀。

我:嗯,你看啊,因为陈老师要求每天写一页,所以大家应该都是每天写一页……但是其他同学呢,他们可能从一年级就开始写小字,相当于他们已经练习了两年,你是现在才开始写小字,如果也跟其他同学一样,每天练一页的话,你们之间可能就始终有这么一段差距;如果你每天练两页或者三页的话,是不是就能逐渐赶上来?

娃:但是我都不想写了,没意思,一个字要写上(默了一下)……15遍吧。

我:嗯,所以你觉得挺无聊的。

娃:对呀。

我:你有没有听到XX姐姐(邻居家的孩子)每天弹钢琴?

娃:她都没有每天弹。

我:是的。 那天我还记得你说,她弹的那首曲子断断续续的。 你知道为什么吗?

娃:为什么?

我:因为不够熟练啊。 爸爸的碟子里那些钢琴大师弹的曲子,他们是弹得断断续续的吗?

娃:没有,他们弹得很快。

我:对啊,为什么能弹得很快,因为他们已经弹了无数遍。 这些艺术家们每天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练琴,他们熟悉到可以不用看乐谱看琴键就知道手指该落到哪里。

娃:嗯,所以可以弹得非常快!

我:对,练琴就跟练字是一样的,反反复复地练,其实很枯燥,但是要想弹得好、写得好,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这个词儿顺嘴就溜出来了,也不晓得娃懂不懂)。

娃(沉默)

我:你看,要想字写得好,就得辛苦地练习;要想不那么辛苦,就得接受自己的字写得不够好,可能拿不到“模范作业”……这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 既要不辛苦,又要拿到“模范作业”,不可能啊。

娃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翻过身来搂住我,叫了一声“妈妈”。 我以为她要说什么,结果她什么也没说,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后记】

孩子会不会就此增加练字量,我拭目以待。 如果会,那当然好;如果不会,我也接受。 有想法而行动力不足,成年人都有这通病,何况孩子呢? 只能说明她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驱动力而已,而这就要等待机缘了。 说到底,练字也好、学习也好,以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改变现状还是得靠内驱,旁人强拉硬逼是没用的。

正好这几天听吴军的《硅谷来信》,其中有一段提到孩子的学习。 吴军说,学习本身是件很辛苦的事,但不要把它变得很痛苦,否则孩子就很难坚持下去(想想学生生涯还是挺漫长的)。 我认同他的观点。 我要让孩子领会到学习的辛苦,但如果是我怀着让孩子变得优秀的期望而逼迫她去做一些事情,那可能就会变成痛苦的体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日记》No.180:关于“模范作业”的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