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Day13:《父母的语言》

今天带儿子去看了外公和外婆,因为父母说的方言,而宝宝习惯了听普通话,所以在沟通上闹出了好多的笑话,但看到爸妈和儿子那么开心的笑容,我知道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对于一个快两岁的宝宝而言,此时正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不得不特别重视宝宝的语言环境。还记得《我们仨》里杨绛的女儿快两岁了也不太会说话,原因很简单,因为周遭有说英语的,有说法语的,有说普通话的,还有说方言的,孩子一直处于语言混沌状态。等到回了老家,所有人都说的同一种话语,她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说话,这足以看出早期语言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

因为孩子的爸爸本身是个话很少的人,所以在育儿这条道路上,跟孩子说话的事儿很自然的落到了我的肩上,谁叫我本身就是个话痨呢。我爱说话,更喜欢和宝宝说话,从来都是我走到哪儿就和宝宝说到哪儿,从多变天气到花鸟虫鱼,从茵茵绿草到涓涓细流,从行色匆匆的行人到悠然自乐的广场舞者……所到之处,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无一不是我们谈论的对象。

今天听了《父母的语言》,更加确定了我坚持的意义,为孩子提供一个多样而又丰富的语言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更能优化孩子的大脑发育,而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亲子沟通方式的3T原则。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第一个T: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就是父母要有意识地去留心孩子在关注什么,以孩子关注的对象为导向标,可以运用语调优美,韵律动听的儿向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再去跟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孩子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对话中才能更好的学到新的词汇。

第二个T: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就是要尽可能地多说,但不是胡乱地零散的去说,父母应该注意到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能灵活正确地使用。所以作者做了如下几点建议:

1.描述日常活动

即描述正在做的事情,让孩子能够将所听到的词语立刻与实际意义相结合起来。

2.不用代词

代词指代不明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这样便不利于新词汇的掌握,所以要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代词。

3.进行“脱离语境的训练”

这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它描述的是当下不可见或未曾体验过的一种事物,这对孩子本身具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是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4.“扩句”

在孩子现有语言水平之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更复杂的对话,通过加强输入使得孩子以后能够灵活输出,主要通过在给孩子的答复上加词的方式得以实现。

第三个T:轮流谈话

沟通从来就不是打网球,只要你打过去就好,而是练乒乓,需要“你推我送”,彼此配合。亲子沟通时切记大包大揽,没有耐心,尤其是遇到听不懂孩子所说的话时,更应该认真倾听,给出回应,在等待孩子回复时,也要留够富足的时间给孩子思考。

作者很贴心的指出了第四个T——关掉它(Turn it off)以应对这个电子产品爆炸的时代。诚然,电子产品提供了很多生动有趣,内涵丰富,而又看似益智的内容给家长和孩子。但有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完全不能替代父母给孩子的互动和回应,只有真正有效的社会互动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父母的语言,于孩子而言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它能发挥百倍功效,用坏了则会给孩子带来永久不可逆的伤害。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父母温柔相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登读书Day13:《父母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