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 | 爱的箴言,箴言中的理智与情感

在90年代有一首歌《一封家书》,讲述了在外打拼的孩子给父母写的一份信,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真切地问候。就这样一封家书被传到了大众的耳朵里,唱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这首诗中,其中一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安史之乱时期,战火仍连续不断。春深的三月,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已是胜过“万金”。等待音讯隔绝的亲人消息时心情十分迫切。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 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书写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傅雷家书》则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在《傅雷家书》里父亲的严苛的爱,有母亲的慈爱,呕心沥血地培养着两个孩子。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一、儿行千里母担忧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母亲写给儿子傅聪

自昨天起我们开始等你的信了,算起日子来也该有信了。你真的不知道为娘的牵肠挂肚,放怀不开。

接着阴历年底快要到了,我又忙着家务,整天都是些琐碎的事儿,可是等空下来,或是深夜就老是想着你,同爸爸两人谈你,过去的,现在的,抱着快乐而带点惆怅的心情,忍不住要流下泪来。

刚刚离开便开始想念,不久前刚刚收到一封信,又在期盼中等待下一封信的到来,每封书信都是一份牵挂和惦念。每一个孩子就是父母的那份牵挂。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不就是这样的感情吗?而我们每个离家在外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够理解家人的惦念呢?

有的时候不只是出门在外,我们在平日里也是一样,小的时候在外面玩的很晚,妈妈都会去你经常玩的地方找你,看见你会给你拍拍身上的土,回家后你用脏手把美味佳肴放入嘴里,妈妈会打掉你再次伸向菜的手,用柔和的目光和教育的语气说:“先洗手才可以吃饭呦!。”

每年过年的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儿都往心心念念的家奔去,而父母却在你要回来的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忙活儿,做你最爱吃的,准备你喜欢的水果,把你房间不知道打扫了多少遍,还有那站在门口遥望的身影,明明知道你明天才回来,可是期盼的背影却早早地开始了。

妈妈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来没有任何要求,而我们呢?会不会经常地说声:“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我最亲爱的......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母亲写给儿子傅聪:

我对你的希望和前途是乐观的,就是这么一点母子之情割舍不得。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

歌曲《一封家书》里面开头是这样唱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只需要你的一声:“亲爱的爸爸妈妈”,看到这的时候你还会和自己父母说话时不耐烦吗?还会觉得他们对你来说只是负担吗?他们要的很少很少,只是一声:“亲爱的爸爸妈妈”,别无他求。而我们真的忙到连声问候都没有吗?只是打个电话这么简单的动作,只是要问候一下:“妈妈你在干嘛?妈妈我爸在做什么?我没什么事,就是就想打个电话,问问你们吃了吗?有没有出去晒晒太阳......”

这让我想起了在云南有个不知名的古镇,这条街道上有个很小的屋子,门口的木牌子上写着“你的信”,走进去一看,里面只有信纸和信封,和一排靠墙的桌子,桌子上准备的是钢笔和墨水。里面的人都安安静静地低着头写些什么。这是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然后告诉老板什么时候帮你寄出去。

于是我拿起笔写起来:

第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第二封信:“亲爱的老公,你好......”

第三封信:“亲爱的孩子,你们好啊......”

第四封信:“亲爱的自己,这个时候的自己,你好吗?......”

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因为能让你说出亲爱的都是你在世界上最亲的人,他们可能最需要的仅仅是你这声的问候。

我最亲爱的......

世界上最亲的人,最真挚的爱里不仅有母亲的慈爱,还有父亲严爱。

三、父爱和智慧

1954年八月十六日晚  父亲写给儿子傅聪的信。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父亲给孩子的感觉态度是严肃的,话语是严厉的,其实,你不知道那也是一种爱,你成长的每分每秒全都在父亲的心里,记忆里。孩子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都重要。哪怕是一言一行,一个细微地动作,父亲都像是长了侦探的眼睛,什么都不会放过,事事都要叮嘱你,恐怕你在外面有什么差错,让他人对你的印象不好,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等等,小的时候你觉得父亲很严厉,等你成年了又觉得越来越唠叨。

其实他们是爱子心切,希望你在外的一言一行都能展现你最好的一面。

朋友的孩子是可爱的胖小子,小的时候吃饭都会“吧唧嘴”,老人总是说,没关系,多可爱,长大就不会了。朋友碍于对老人的面子,没有多说话,等到快上幼儿园的时候,朋友的老公和孩子说:“你要成为幼儿园里的一名小朋友了,爸爸嘱咐你的事情,到幼儿园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吧唧嘴呦!会影响到你身边的小伙伴,而且这也是不礼貌的吃饭方式,记住了吗?”孩子点点头,朋友的老公继续说:“除了这点,还要给你讲下其他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坐着的时候不可以“抖腿”,这也是不礼貌的行为,还有看见老师,同学要问好,这些,你千万别忘了,这都代表你的礼貌,一定要好好做啊!”朋友都没有想到,他的老公居然一直都在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总是紧追慢赶中,忽略了家长细心的叮嘱。

真正的爱不是让你飞扬跋扈,真正的爱不是让你为所欲为,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满足你,真正的爱是告诉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成长,需要改进,需要更加独立,需要更好地充实自己、做自己。很多看似是父母的唠叨,里面却是满满地爱与智慧。

而这些爱与智慧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起来并不是得心应手,遇到事情的时候可还是需要我们继续行动,去思考。

四、深深地记住还要实地做去

1954年八月十一日午前  父亲给傅聪的信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下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

深深的记住!还要实地做去!

曾国藩的家书里写到,每日三省吾身。他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有时你也会说,我反思了,我脑子全是事,想的我头都疼了。可是你有没有真的想清楚了呢?真的明白了呢?

如果想的头疼也想不清楚,想不出来所以然,那么不如去把它写下来,慢慢地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好好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写自己的感受,总结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会让自己感受更深刻,记忆会更牢固。所以,与其去想不如去写下来,然后好好地分析,最后总结出来。

一封家书里有问候,有关爱,有做人做事的借鉴方法。

一封家书,一段回忆,一段文字,一段人生。翻看尘封的历史,却已经编好年月和日期。

人生很短,让家书送去一份思念,它寄托着情感与希望,传递家人的关怀,蕴涵着爱护。战乱的年代,家书抵过万金,和平的年代,家书是一抹温情。在这不忘初心的新时代里,不管通信是如何高端,如何发达,请您抽出时间,多与家人联系,聊天,给老人一声问候,给孩子一种关爱,给爱人一句平安。

家书也是爱的箴言,箴言中的理智与情感。

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说: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是不付出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要吃些亏。

人生不是都要靠忍隐撑过去吗?

要培养理智,要培养冷静,还要克服不必要的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傅雷家书》 | 爱的箴言,箴言中的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