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坐火车参加了高中好友的婚礼

一篇碎碎念

图片在绿皮火车途中拍的

15:00,高中同学坐车离开,我也终于有时间发些小感慨。

结婚,我一直都认为它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小时候,但凡邻里相亲举办婚宴,我妈都要以“带些你把份子钱吃回来”为由,拉着我参加。接新娘,举办仪式,给男方父母打花脸,宴席开始,新人敬酒,吃“滚蛋汤”,形式挨着儿走完,这场婚宴才算妥了。

乡亲们酒饱饭足,乐呵呵挺着肚子携家带口离开席位,口袋里塞满了糖果零嘴。热闹的人群褪散,宴席留下满桌残羹冷饭,一片乱嘈嘈。

双方的亲戚们依旧在说着些“大事儿”,似乎暂把清洁的体力活抛到脑后。

Z是我高二、三的同桌,圆眼睛,圆脸,开朗体贴美丽聪明,人缘挺好。“我要结婚,你来不来呀。”Z2月份的时候忽然微信上问我,随即发了几张婚纱照过来。不善交际的我,竟不知该如何与相隔6年的同学建立起联系。估摸着份子钱要得,到底去不去先待定。“如果我不忙的话,我就去呢。”暂且应了下来。17、18岁离现在已经太远太远,学习,做广播体操,晨跑,偶尔去花园闲逛,去操场吹风。mp3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玩意儿,拥有它的人地位特别高,班长的mp3几乎被半个班的同学借过。背书,自习课,晚上休息,听着mp3里下载好的音乐真是愉快至极。生活枯燥但充满了力量;倍受挫折但总觉得自己独一无二,灵感不断。也曾真诚待人却陷入执拗,成为独来独往的异类。现在看来,如此一切事情的发展变化,只因遇到的事情太少,心智及其不成熟。再由里说,要与人为善,多批评少夸奖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影响着我。

20岁之前,爸妈从未跟我说,成年后你可以尝试谈恋爱了。大学后,每次寒暑假回家,爸妈才追问学校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有没有和男孩子交往等。我爸妈好像意识到我性格过于胆小怯懦,索性大二时就开始应下相亲邻里说的媒头,断断续续聊了几个,两个人还没见过面,早已除了“在忙着什么。”再聊不出别的新鲜事儿。只能安慰自己感情契合的另一半本就难寻。“你结婚了吗?”“没有。”“有对象吗?”“没有。”面对感情状况追问,我也只能憨憨一笑,勉强应付,生活温饱不足,先不考虑啦。都说单身习惯了会上瘾,我当然赞同。一个人工作时,自律又上进;一个人犯懒时,可以摊一整天;一个人闲逛时,不用操心迁就另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按自己的规划做事情,真是太爽了。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生活的充实幸福,所以感情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顺其自然难道不好吗?

人人都想找灵魂契合的另一半,现实社会往往注重金钱、地位、外表。很大一批人,都从一个切实的点彼此吸引。“你的微笑,温柔里带些安静,让我内心很放松。”如果你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呢,是感动,还是觉得矫情呢?结婚,生子,从来都是年轻人的必经之路,但凡有大龄青年,定会被无数亲戚好友围攻。那些脱离了爱情本质的结婚,虽然完成了人生的一大任务,到底开心的是谁呢?家长吗?新人吗?

父亲的将女儿的手搭在新郎的手上,我眼里泛起泪花。心里暗想,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我一定不走那么多仪式。舞台下面参加宴席的人大概100来人,不算少。真正把这一天当做非常重要的日子的人又有多少呢?大部分人仅仅看客而已。宴席散去,只留下宴会厅华丽的摆设与桌面上的残羹冷餐。新人见不得一点闲,送亲朋好友是他们婚后的第一节待客礼仪课。

做为婚礼外的旁观者,我很庆幸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结婚并不是人生的唯一且必须要经历的。人过一生,内心重盈,积极乐观,有趣,善良,十分足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5月20日,我坐火车参加了高中好友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