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慢病为伴 不与慢病为敌

胡大一教授和冯周琴教授 

        两位医学大家的精彩对话

胡大一:

        在生活中,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不与慢性病为敌,要与慢性病为伴,合理管控,正常生活。 

冯周琴:

        大一你好,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由于先进检查设备的使用,现在,要想证明一个人没有任何病,很难。要想证明一个人有病,很容易。

        你身体再棒,也经不住B超、CT、磁共振、MRI、DSA等各种检查或化验的考验。如果按照正常标准,可以证明人人都有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加上有的医疗单位把体检当成生意做。有的人原本没有任何症状,检查中偶然发现一点异常就过份敏感,有的医生不了解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如:脑内脱髓鞘啊,脑萎缩啊,腔隙性梗塞啊,某条脑血管狭窄啊,等等。常常会放大异常,把危险因素当成疾病,把阴天看成已经在下雨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天还没有下雨,就穿上雨衣,撑起雨伞,穿上雨鞋,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病”。但在治疗疾病时,这样的“神经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却没人感到不正常。这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老看成是病,老就是老,和年轻就是不一样,根本不能用年轻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老年人是否正常。我们看到自己脸上有皱纹,头发变白了,从来不会担心害怕,但看到自己颈内动脉有一个斑块,就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嘛。你看看你们家的水管,看看你们家的茶壶嘴上是否有水锈,这斑块不就是因为血管使用时间长了产生的变化吗?如果人的器官始终没有变化,那秦始皇到现在恐怕还活着。

        因此,我完全同意您与慢性病为伴,不与慢性病为敌的说法。

胡大一:

      一个人,与慢性病为敌,过度治疗它,它一定也会以你为敌,更加伤害你的健康。

        我遇到过一个59岁的女干部,没有任何症状,却强烈要求在体检中增加一个脑血管检查项目。MRA检查发现她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她又强烈要求放支架。支架术中,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昏迷,一周后就告别人世。她爱人后悔得悲痛欲绝。

        实际上,介入治疗(支架)的适应症,是正规抗栓治疗无效和症状性颅内供血动脉的严重狭窄。她一条都套不上,而非要装支架,真是何必呢?

     

        听完两位医学大师的对话,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年龄,看待自己的身体,正确看待疾病,看待医院和医生!

朋友发了这个帖子,我觉得写得很好,转发朋友圈里与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慢病为伴 不与慢病为敌)